• 64阅读
  • 0回复

提高生产集中度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莫把集中当垄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8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提高生产集中度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莫把集中当垄断
白天亮
  近年来企业间并购重组风起云涌,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为了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组建大集团大企业,需要生产集中,因此可以暂时放缓打破垄断的步伐,放松对垄断的监管。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为扶持大企业大集团而由政府做主将相关企业合而为一的现象,还有的设置门槛禁止新企业进入。
  其实,这恰恰是混淆了集中与垄断,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没什么好处。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国并购日渐频繁,各个产业的集中度有越来越高的倾向。一项调查显示,美国500个行业的平均集中度,即行业前5名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在上世纪70年代为30%左右,到本世纪初已近50%。在日本,这一现象更为突出,部分行业如玻璃、啤酒等,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控制了全部市场。
  尽管大企业大集团对一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各国都未因此放松对垄断的管制。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大多有健全的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来规避垄断,也有专门的反垄断机构进行监测。如果生产过度集中,形成寡头垄断或产生与垄断类似的负面效应,政府部门会断然采取措施来制止这种趋势。因此,在生产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没有哪个行业形成垄断,新兴企业依旧可以自由进出,中小企业甚至受到政府的额外关照,那些行业“巨无霸”也不能高枕无忧,市场仍然是竞争激烈的场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散兵游勇的状况。要参与国际竞争,的确有必要提高行业的集中度、组建大企业大集团。但是集中不等于垄断。政府要积极支持企业的并购重组,但不能搞“拉郎配”,更不能为了让大企业成长得更好而限制竞争、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从企业来看,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但从整个行业来看,缺少竞争会抑制市场的活力,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而那些被保护的企业,缺少竞争的压力,也就缺少了创新发展的动力,大是大了,强却未必真强,如果连国内市场的竞争都不敢面对,又谈何参与国际竞争呢?
  从这个角度讲,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切记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生产集中度的提高,是企业竞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部门由上而下策划出来的。其实,鼓励企业并购重组以应对国际竞争,政府有很多事需要做,例如帮助老企业卸掉历史包袱,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