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观念促发展与观念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8
第9版(理论)
专栏:

观念促发展与观念的发展
张保振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三个解放出来”,把观念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说明了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要发挥好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念本身也必须不断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重在破。观念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没有继承就不能发展,但只有继承没有创新也不能发展。这就需要既继承又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思想冲破牢笼”,破除那些不利于发展甚至阻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抛弃那些落后于实际或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旧论断、旧认识。在继承中发展,就是坚持扬弃,既克服和抛弃旧事物、老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和继承仍然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提高到新的水平,使观念始终保持先进、促进发展。
  实事求是重在立。观念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对应的。经济发展暂时较落后的地区有时也可以拥有先进的观念,这是由观念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所决定的。恩格斯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观念是可以学习、借鉴的,落后地区可以直接继承和吸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一切先进的精神成果。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我、看待他人,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审视过去的观念、他人的观念,把重点放在立上,即立与实际一致、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新思想、新观念,毫不犹豫地抛弃一切同实际、同规律不相符合甚至违背的旧思想、旧观念,使观念始终同客观世界以过程而存在着那样,不断前进着;使观念始终同客观世界以系统而存在着那样,相互联系着;使观念始终同客观世界以物质而存在着那样,永恒发展着;使观念始终同客观世界不是永存不变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那样,永远变化着、运动着,并像物质能产生形体、能量能产生运动、信息能产生多样化和有序结构那样,使观念通过思维的过程、智能的释放促进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
  与时俱进重发展。观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观念的更新与发展固然要以以往的思想资料为前提,并可以借鉴他人的思想成果,但毕竟是物质“决定着现有思想材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恩格斯语)经济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够产生先进的观念和思想,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抓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提转变观念这个总要求,不能就观念论观念,而必须落脚于与时俱进求发展、一心一意抓经济。通过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更新人们的观念,不断把生产力推向更高的层次、更新的领域、更广的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