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新疆巴楚地震6000人是怎样及时获救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由于是浅表地震,烈度达到9—10度。地震共造成4万多间房屋倒塌,有6000余人被埋在废墟中。然而,这里死亡人数相对较低。请看本报记者发自灾区的后续报道——
新疆巴楚地震6000人是怎样及时获救的?
本报记者 王慧敏
  中外地震专家一致认为:这样强的烈度,这样低的死亡率,简直是个奇迹
  新疆巴楚地震,尽管震级只有6.8级,但由于是浅表地震,烈度达到了9—10度。也就是说,达到了地震破坏的高限度。
  琼库尔恰克乡,位于新疆巴楚县与伽师县交界处,维语的意思是低洼地。低洼地,地层较薄,地震时产生的能量便都从这里挤了出来。因此,这里受害程度最深。记者在18村村外看到,沿着巴沙公路,数十公里长的麦田里都是绵延不断的泥沙和凹坑。泥沙是地震时从地下喷出来的,凹坑就是当时的喷孔。最大的喷孔直径有几米,喷出的水柱高达五六十米。
  乡党委书记朱准平说,地震发生时,乡里的干部正集中在政府礼堂学习中央文件。突然,地下传来一阵闷响——那种响声分贝不是很高,却极有穿透力,只觉得耳膜嗡嗡作响,胸腔憋闷欲吐,有几分钟,人都没了知觉。随着闷响,大地剧烈颤抖起来,人休想站得住。旋即,礼堂的后半部分整个坍塌下来。他醒过神后,跌跌撞撞地跑到街上,放眼一望:天哪,到处都是废墟。
  事后统计得知,地震共造成44345间房屋倒塌,有6000余人被埋在了废墟中。然而,截至目前,有267人死亡。中外地震专家一致认为:这样强的烈度,这样低的死亡率,简直是个奇迹!
  损失为什么能降到这么低?
朱书记解释说:“与抢救及时有关。而抢救及时,除了领导指挥得力、军民协力奋战之外,与西部大开发以来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也很有关系。”
  基础设施的改善,使信息能够及时发出,救灾队伍能够及时到达第一个地震信息发出,是在震后的第三分钟;而第一支救灾队伍抵达,是在震后的1小时10分钟。
  地震专家认为,震后两三个小时是最关键的时刻,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超过4个小时,鲜有活命的。这次地震后被压在废墟中的60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在两三个小时内就被救了出来。
  朱准平感慨地说:“西部大开发后,县里基础设施加强,为这次抗震抢险帮了大忙。”近几年,县里先后修建、改造公路300多公里,乡与乡之间通了柏油路,村与村之间铺设了砂石路。过去,喀什到巴楚,差不多要走一天,现在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每个村都通了电话。这个只有27万人口的小县,手机拥有量超过了1万部。
  朱准平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他冲到街上一看灾况,马上就用手机向县委书记张铭公作了汇报。刚汇报完毕,手机接二连三响了,先是19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优努斯报告了村上的情况,接着6村、18村、22村等六七个村庄分别都汇报了情况。他根据这些报告,马上推断出了重灾区所在的位置,并有的放矢组织救援,这为抢险赢得了时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8团民兵连是第一支赶到灾区的救援队伍。带队的武装部长张姜印说,我们团离灾区有70多公里,之所以能迅速赶到,多亏了现在便捷的交通。如果放在5年前,我们只能干着急,别说一个多小时,5个小时也赶不到。
  为了让伤员尽早脱险,人人都在奉献爱心
  记者到达灾区的第一天,正逢兵团农三师召开抗震救灾表彰会。记者发现,许多勇士指尖全包着纱布。农三师师长刘德峰告诉记者:接到灾情报告后,师党委迅速向“民兵应急营”下达了命令:放下一切工作,用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有不少民兵是从田里直接赶往灾区的。刚开始,工具缺乏,许多战士都是用手在扒。为了让伤员尽早脱险,有的人指甲盖扒脱落了都顾不上管。
  吐逊马木提是兵团伽师总厂六连的一名普通党员,地震发生时,在自家房屋倒塌的瞬间,他跑出了房间。听说琼库尔恰克乡灾情更重,他顾不上和爱人打招呼,开上“小四轮”就往灾区赶,成为首批抵达灾区的抢险人员。爱人不知道他的去向,以为他遇难了。几天后,当他满身泥污、蓬头垢面站在妻子面前时,妻子抱着他哇哇痛哭……民兵们说起自己的师长,崇敬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救灾中,这位老师长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连日的劳累,使他犯了痔疮,血把裤子都渗透了,但他硬坚持到了抢险结束。抢险结束时,喀什行署专员拉着刘师长的手含着热泪说:“你们灾情也那么重,但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维吾尔族兄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许许多多普通的老百姓在这次抢险中也表现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记者在乡医院采访时,院长巴吐尔·肉苏里执意让我为医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志愿者写上一笔。她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来到医院,自愿做护工,每天从早到晚为伤员洗脚、梳头、洗衣服,不但分文不要,还把身上仅有的3000元也捐了出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为受伤的儿童分发自己买的小花帽。记者询问她的名字,她只说:“我是沈阳的一个普通下岗职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面对这种情景都不会无动于衷。”
  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损失能降到这么低的关键
  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你丝毫不会想到6村党支部书记达乌提·阿西木家有5口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
  我到6村采访时,他正领着群众盖房子。休工的间隙,我请他谈谈地震发生时的情况。他告诉记者:地震时,他的老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被压在房中。他用双手拼命刨挖,发现5个亲人齐齐被压在了房梁下。一探鼻孔,都已断气了。他顾不上把亲人挖出来,从废墟中找到电话,迅速向乡领导报告了灾情。随后,他跑到街上大声呼喊,集合共产党员、村干部挨家挨户组织救助。由于组织有方,救助及时,尽管6村被压埋的人很多,死亡率却是很低的。
  木沙泽拜是20村的党支部书记。地震中,他组织民兵小分队积极投入抢险,曾经4天4夜没睡觉,最后晕倒在废墟上。当第一批救灾物资到达时,他提出:“凡是我的家属和亲戚,一律放在最后领。”
  巴楚县委书记张铭公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细节:地震发生当天下午,他就赶到了现场,发现村村都在村干部的组织下,秩序井然地安葬遇难者。没有一个人闹事,甚至没发现一个人放声恸哭。每个人脸上的坚毅表情,让人肃然起敬。由于村干部组织得力,所有的遇难者在灾情发生的第二天就全部安葬完毕。他感慨地说:“这次地震,能将损失降到这么低,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关键。很多群众在灾后说:通过这次救灾,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三个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