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循环经济:把经济与环境由“仇家”变“亲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在今年的“两会”上,“循环经济”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的言谈话语中。循环经济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请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的阐释——
循环经济:把经济与环境由“仇家”变“亲家”
本报记者 赵永新
  记者:请问什么是循环经济?
  金涌: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在保持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清洁闭环流动模式。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灵巧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依照其物质循环层次深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初级资源循环利用型。
  即可再生资源的简单回用。这在20世纪初已工业化,如废钢铁的回收利用,废纸张、废玻璃的再生利用,都已有相当规模。
  由“生产者—分解者”构成的循环利用型。20世纪末出现了把废家电分解,即把热塑性塑料部件重新造粒复用,热固性塑料粉碎作填料,铜、银、汞等金属分别浸出回收,把复杂产品的物质分别拆分成原料再利用。
  由生态产业链组成的资源循环利用型。以我国已成功开发的“硫酸厂—磷肥厂—水泥厂”大型生态产业链为例,把硫酸厂的硫酸用于磷肥厂生产磷肥,所副产的石膏经过加热分解成二氧化硫与生石灰,生石灰用于水泥厂生产水泥,而二氧化硫送硫酸厂生产硫酸。既解决了大量石膏堆弃污染问题,又使硫元素得到循环利用。这种模式深层次地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
  由“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耦合的资源循环利用型。这是处于开发中的一种最新模式,例如,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通过生物转基因技术培育速生树种和含油藻类,其大量繁殖会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成生物质,生物质再加工成生物质油作为能源。这种能源的利用不会净增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循环经济是社会持续发展最为先进的模式。它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消费子系统而形成,最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优化利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污染源头防止的目的。
  记者:循环经济模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金涌:近年来,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恶化的根源是工业系统所采用的单向发展模式,只有效法自然生态系统循环法则,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消费体系,以“效率效益”和“环境质量”双重指标重新审视生产与发展,整个自然生态体系才能永续利用。
  记者: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实践如何?
  金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有许多成功实例:杜邦化学公司模式。
  他们通过放弃对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减少生产中有害废物排量,回收公司废弃物再加利用,设计制造灵巧多功能产品等。并据此提出“3R制造法”,即物质利用减量(Reduce)、资源循环利用(Recycle)、废物再资源化利用(Reuse)。
  丹麦推出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他们是通过园区内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形成的生态产业链,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废物排放率都显著改善。
  日本则十分重视对废家电产品、废汽车等的分解和再利用。在生产厂家设计和制造产品时,就同时考虑到废弃时有利于分解回收利用。2000年出台了《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法制形式推动循环经济。
  记者: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如何?
  金涌: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迫切呼唤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以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可喜的是,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由思想层面转向实践。贵港、南海、石河子等不同类型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进展顺利,成效可观。黑龙江、吉林、海南、福建、浙江已制定了生态经济省规划,辽宁省提出了实施循环经济省计划;贵阳、南京、天津等城市提出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试点。
  当然,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生态工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生态消费理念的进步,以及政府推动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经济与环境由“仇家”变为“亲家”,使我国的工业化由目前的发展模式转为较普遍的、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必须依靠不断研发出来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必须有政府、企业及科研等部门长期的联合推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