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气象日里观“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气象日里观“气象”
  本报记者 朱隽
  3月23日早上不到9点,记者一走进中国气象局的大院,立刻感觉到这里的“人气”真旺。国家气象中心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在签到处等着拿资料的人也是里三层、外三层,更有心急的气象爱好者已经开始向气象专家咨询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今天又是世界气象日。为纪念这个日子,中国气象局再次撩开“面纱”,免费向公众开放一天,让大家了解气象部门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北京市崇文区金台小学五年级1班的胡琪小朋友,早上6点钟就起床了,8点多和班里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国气象局。在电视天气预报制作室,她知道了原来在天气预报节目里,主持人和那个表示天气变化的背景是用“抠像”技术合成的;在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室,她了解到了天气预报的整个制作过程;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她还看到了气象卫星的模型。问起她的感受,她说这一切都太神奇了,和她原来想象的不太一样。临别时,她和记者约好明年的气象日再见。
  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告诉记者,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日向公众开放,已经连续几年了,但像今年这么多人来参观,还是第一次。这不仅反映出公众对于天气、气候的关注程度,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气象变化的原因和气象部门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大家了解气象信息,了解气象部门也正是主办者的初衷。
  记者离开时已经快中午12点了,依然有很多人排队等在国家气象中心的门口,等待着去亲眼见识一下原来只是想象中的气象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