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富润集团兼并扩张做大做强 十年兼并企业二十家 九千职工无一推向社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1版(要闻)
专栏:国企展雄风

  富润集团兼并扩张做大做强
十年兼并企业二十家 九千职工无一推向社会
  编者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控制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和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国企展雄风”专栏,陆续介绍一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经验。
  本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不久前,浙江诸暨市几名职工找到浙江富润集团的总经理赵林中,希望富润能把他们的企业兼并了。在这些职工看来,早就发不了工资的企业如果能加盟富润,不仅职工不会下岗,还能有各项社会保险。因为在此前,富润曾连续兼并了当地20家国有困难企业,接收职工9000多名,没有一名职工被推向社会。
  富润集团是浙江一家大型工贸企业,其核心企业——国有独资的富润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是全国纺织行业的佼佼者。1992年,当时的富润产品出口势头良好,效益连年翻番,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在市政府的建议下,兼并了当地一家酒厂,从此开始了其兼并扩张的过程。
  “我们的宗旨是,兼并过来的企业要增效,但减员并非增效的唯一选择,要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办好企业让职工有依靠。”每兼并一家企业,赵林中都对职工这样承诺。
  1996年富润成功兼并诸暨绢纺织厂是赵林中的“得意之笔”。当时绢纺织厂已处于半停产状态,近千名职工没活儿干。职工们说,企业被兼并了无非是“换汤不换药”,言下之意把领导人换了,企业还是老样子。赵林中在兼并大会上讲:“错了,我是换药不换汤。”人还是那些人,机制要变。
  对职工,富润集团注入必要的资金、更换部分设备、加强产品设计,让生产运转起来后,使大部分一线工人上了班。对兼并后精减下来的上百名各级管理人员,富润一方面在整个集团内挖掘岗位,另一方面兴办新的实体,开出了一个“菜单”,上面有精心调配的14道菜——14类岗位,让这些人员去选择。如果有人对这些“菜”不满意,可以自己提出要做一道怎样的“菜”,集团觉得可行就予以支持。“那真是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地抠,一个职工一个职工地研究。”赵林中回忆道。
  人员安置了,企业还得好起来。从前的绢纺织厂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富润输入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分配制度、质量体系、营销手段,都要推倒重建。新制度刚运行,有人觉得管得太严,不适应。赵林中此时显示了他强硬的一面。他强调,富润搞兼并既“有情”也“无情”。有情,是不把职工推向社会,还让职工过上好日子。无情,是必须进行经营机制的转换,新制度的推行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绢纺织厂在短时间内摆脱了亏损,成了集团中效益最好的分厂之一。富润就是这样,在10年的时间里兼并了一个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又一个个将其救活,富润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