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苏州高新区 如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二○○二年的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由昔日的农田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生产总值达二百零四亿元;进出口总额八十六点六七亿美元,占江苏的百分之十以上,全国的百分之一以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且看——
苏州高新区 如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本报记者 朱伟 洪岩
  江南三月,草木馥郁。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片繁忙景象:宽敞整洁的道路上运输设备的集装箱货车穿行而过;道路两旁,一座座现代化的大型厂房,掩映在花草树木之中;飞利浦、爱普生、佳能等一大批跨国公司的巨型厂标比邻而立。
  11年创业:由农田到硅谷的变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一首千古绝唱为世人留下无限遐思,同时也把如何在保护“文化苏州”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苏州”这一难题摆到了当代苏州人的面前。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竹鸣介绍说,为了保护古城文化,也为了发展地方经济,1992年11月,沿古城区边界京杭大运河以西的一片农田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起步之年,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2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0.5亿元、财政收入750万元。到2002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04亿元,工业销售收入497.65亿元、财政收入28.5亿元。可以说,高新区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1年前古城区的荒郊野外,如今已经面貌一新。高新区的经济实力比初建之时扩大了几百倍,人均经济指标及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投入产出在全国各开发区中名列前茅,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苏州高新区已成为世界名牌产品重要生产和输出基地,如国际知名的罗技鼠标就有50%左右产自高新区。目前,已有60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苏州高新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9家,投资上亿美元的项目10多个。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产值约42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5%以上。人们赞叹:一个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的硅谷正在崛起。
  继荣获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APEC科技工业园区,首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示范区后,高新区又获全国第一个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称号,建设之初提出的“十年再造一个新苏州”目标已经变成现实,一个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放型经济聚集区、现代化新城区“三位一体”的新城区已经显现,“真山真水园中城”的苏州高新区形成了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古城区交相辉映的局面。
  找准定位:形成吸引各类要素的强磁场
  苏州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日益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环境,形成了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汇聚的强磁场。
  在开发建设之初,高新区就定位于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发展开放型经济。因此,如何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一直是高新区管委会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年1月,高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分别走访区内外资企业,针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问题,及时研究了相应措施加以解决。这只是高新区构筑良好服务环境的一个侧面。
  只有区内企业快速成长,整个高新区经济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保持政府和企业之间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已经成为高新区决策层的共识。在招商引资中,高新区提出全程服务的理念,按照市场机制规范管理,将原来100多项行政性收费减少为16项。各个职能部门积极为外资进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去年苏州高新区进出口总额86.67亿美元,其中出口43.02亿美元,分别增长47.6%和44.8%;占到江苏的10%以上,全国的1%以上。为了构筑一个良好的物流环境,高新区建立了高新物流中心,进驻了海关监管点、检验检疫部门及一批专业报关、运输等机构,为区内企业产品进出口提供高效快速服务,为区内企业创造“零库存”环境提供方便。
  “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投资环境使得不少外资项目不断增资。去年,高新区新引进外资项目137个,增资项目达74个,总投资达15.5亿美元,到账外资4.98亿美元,均创历年最高水平。
  完善规划: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经过11年的发展,苏州高新区已经站在经济腾飞新的起跑线上。为了突破原有建设用地不足的瓶颈,去年9月高新区进行了区划调整,扩展后的苏州高新区,东起京杭大运河,西至太湖边,规划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苏州市西部地区,高新区由此迎来了“二次创业”的新机遇。
  站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大楼上左眺寒山寺,右览高新区,王竹鸣主任满怀信心地说:“‘二次创业’规划的标准、水平必须要高于‘一次创业’阶段,新规划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定位于引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抓住跨国资本加速向长江三角洲聚集的有利机遇,在拉长高新技术产业链,构筑产业集群,企业间形成有机配套方面发挥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通安、东渚、镇湖是2002年下半年新划入高新区的三个乡镇,原先靠开山采石“繁荣”经济,采石区经常是“炮声隆隆,烟雾腾腾”,破坏了生态环境。对此,高新区果断采取措施,于去年年底前全区全面停止开山采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济发展要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这已是高新区决策层所秉持的一条原则。
  开发未动,规划先行。为了让未来的开发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苏州高新区和市规划局联合邀请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对苏州西部地区作了概念性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高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在新规划中,按照不同的地理环境,高新区划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一次创业”形成的核心区,将发挥着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的北部浒关地区,将大力发展快进快出、吞吐量大的产业;靠近原有产业区的绕城高速公路以东地区,要形成中小科技型企业集中区;靠近太湖的绕城高速路以西、209省道以东地区要建成特色园区;而209省道以西地区考虑到山水资源的稀缺性,则要慎重开发……随着规划的进一步细化,高新区新一轮的开发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