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美国航天期待重整旗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大观

  美国航天期待重整旗鼓
王如君
航天飞机在大步推进美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本身造价就达10亿美元,20来年的维修成本也是数以10亿美元计,两架航天飞机坠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与之相比,俄罗斯走了另一条载人航天之路,宇宙飞船虽然没有航天飞机载人多、功能强,只能使用一次,但成本也低,安全系数还高。究竟孰优孰劣,这是世界航天业界需要多加考证的一个课题。
  此外,如何发展载人航天也值得深思。目前,美国宇航局面临三个难题:在查清“哥伦比亚”号事故原因之前,现有的3架航天飞机无法起飞;国际空间站建设进程无疑要被拖延;航天飞机的替代产品——空天飞机的出现遥遥无期。有人形象地形容说,这是“一条凳子的三条腿”,缺了哪条都不行,长短不一也不成。
  1984年,里根执政时期,美国决定用10年时间研制永久性载人航天站。1989年,前总统老布什又提出了新的空间政策,确定了“在月球建立一个基地、探索火星和开始建立永久太空居所”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这些雄伟的计划,美国在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和空天飞机三大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可没有想到的是,摊子越铺越大,费用也越来越高。航天飞机项目因“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坠毁损失惨重自不必说;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几乎成了一个“资金黑洞”。自1993年开始,国际空间站的价码一直在飞升,前8年的投资从80亿美元飙升到了144亿美元,最后建成费用至少要比原计划高出170亿美元。2000年前后,美国为了减轻投资压力,拉欧洲、俄罗斯、日本入伙,联合建立“自由”号国际空间站,但美国仍然是主体,所出费用自然还是大头。目前国际空间站有3名宇航员,两名来自美国,一名来自俄罗斯。他们绝大部分工作是维持和建设国际空间站,每周三人合起来才有20小时进行科学实验。再说空天飞机,1996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了13亿美元的合同研制新一代空天飞机X—33,或称“冒险之星”。理论上讲,空天飞机是一种速度更快、费用更低的载人航天器,它可以在机场跑道上水平起飞,单级入轨,重复使用。但由于制造成本太过昂贵、技术性能不可靠以及商业市场前景不确定等原因,至今试用样机都没有造出,原计划2005年投入使用的愿望看来很难实现。从克林顿到布什,美国政府不是不想大踏步发展载人航天业,而是负担过于沉重,大有背不动、放不下之感。
  “哥伦比亚”号坠毁无疑是一场悲剧,但对美国航天飞机项目以及整个载人航天业来说,也是一个契机。1986年“挑战者”号爆炸后,宇航局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清查和整顿,对航天飞机进行了200多项技术改进,所有改进费用超过了10亿美元。此次“哥伦比亚”号失事对宇航局以及美国政府造成了更大的震动。有关当局将对航天飞机项目以及整个载人航天事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省。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美国载人航天计划将会陷入停顿状态,原计划今明两年的太空探索计划都要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美国载人航天也许会变得更安全、更实用、更富有成果。太空探索毕竟是一项充满冒险的事业,是一条荆棘丛生的不平坦之路,人类只有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