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归来兮,草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归来兮,草原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月22日10时许,由我国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合唱团演唱的《草原恋》,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二楼大厅响起。婉转悠扬的歌声拉开了“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的帷幕,也把数百名参观者的思绪牵引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促使他们关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历史与现状。
  去年8月,自然之友策划的“野马回乡”流动环境教学车开到了地处内蒙古腹地的东乌珠穆沁旗。触目惊心的草原荒漠化、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使自然之友的成员们深感忧虑。回到北京后,自然之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北京民族文化宫等开始筹划“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在日本“地球环境助成金”的资助下,此次展览终于如期举办。
  展览汇集了详实丰富的文字、图表资料和数百幅精选出来的照片,堪称是内蒙古草原生态文化的变迁史,引发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和深切共鸣。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洽对记者说:“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展览主办者的这一义举,尤其令人称道!”
  专程赶来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看到展览中有关东乌旗草原的污染状况后,马上打电话叫来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同志,与从东乌旗赴京的干部群众一起研讨如何尽快解决问题。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草原,主办者还在22日至28日的展览期间安排了一系列学术讲座,由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主讲,内容涉及内蒙古草原变迁的文化思考、草原法律制度、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的反思等诸多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