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在基金品种快速增加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基金业的整体质量——让基金发展后劲更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金海观潮

  在基金品种快速增加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基金业的整体质量——
让基金发展后劲更足
留源
近来,基金在证券市场十分“惹眼”。月初,基金报价实现“分改厘”。上周,基金产品的新面孔,招商安泰系列基金和湘财合丰价值优化型行业系列基金两只“伞型基金”正式发行,中信基金评级报告也开始发布。随着基金扩容速度的加快和基金品种的不断创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宽了,投资选择也多了。然而,我们在实现基金品种快速增加的同时,还应及时解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健全和完善基金治理结构,提高基金的质量。这样,基金的发展才能更有“后劲”。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今年2月底,我国共有54只封闭式基金和17只开放式基金。基金品种从单一的股票型投资基金发展到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伞型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向的基金类型,在股票基金中,又有创新型、价值型、成长型、蓝筹型等各种不同的投资风格。最近,还有基金公司准备要发行“保本基金”。如今,随着基金产品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加,基金已经脱下了“贵族的外衣”,以更加“平民化”的形象迎合普通投资者的需求。像刚刚发行的合丰“伞型基金”,其最低认购额降到了500元,投资者可以在3000只子基金之间免费转换。
  其实,不管基金的形式如何创新,营销手段怎么诱人,基金作为一条重要的投资渠道,投资者最终看重的是投资收益。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超过了10万亿元,要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光拓宽投资渠道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这个投资渠道要有良好的预期效益。对于基金来说,就是它的业绩。但我们基金的业绩并不理想,去年全行业亏损超过百亿元,目前净值在面值之上的基金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尽管我们说基金的占比还不多,基金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但现在投资者对投资基金并不十分放心。与最近信托产品供不应求,新信托一再提高投资门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就不足其设定规模的一半,目前不少开放式基金遭遇了赎回“寒流”,有的赎回比例甚至接近1/3。
  诚然,导致我国目前基金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原因是股市的持续走低。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回避基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相反,我们更应该在市场低潮的时候解决问题,以防将来市场繁荣表象下,问题发展成“黑幕”。一句话,这个问题就是基金治理结构不健全。基金业的基本价值,是更好地为投资者理财。在这当中,核心是要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基金大都是代客理财式的契约型基金,在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经理及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并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即使有的基金设立了持有人大会,也并没有监督实权。像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基金大多数是公司型的,自身就有强大的董事会,从而充分行使监督权利。
  实际上,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基金数量和品种的增长并不矛盾,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能促进基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基金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相关部门应不断摸索,比如发展公司型基金、在“基金持有人大会”中设常设机构、聘请中介机构充当监督角色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