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兰考的绿色三步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地方经济

  兰考的绿色三步曲
  本报记者 朱隽
  阳春3月,春风拂面,麦苗儿吐绿,记者一行来到慕名已久的兰考。一棵棵泡桐树或矗立在路边,或分散在田野。没有了风沙的兰考,到处显示着勃勃生机。
  看着这绿色的兰考,无法相信这里曾是一片风沙弥漫的荒凉景象。经过多年的努力,勤劳勇敢的兰考人民硬是把黄河故堤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当年让群众吃尽苦头的大面积沙荒,已是难觅踪迹。由点、片、网、带构成的巨大绿色屏障已从根本上锁住了风沙。
  植树造林 防沙治沙
  风沙,曾在兰考人民心中刻下深深的伤痕。据有关资料记载,兰考全县曾有沙荒24万亩,沙丘261个,沙丘群63个,风口86处,危害耕地23万多亩,粮食平均亩产只有50多公斤,人们四处逃荒。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兰考人民在焦裕禄同志的带领下创造出了平原沙区农桐间作的治沙模式。
  从那时起,兰考县就常抓林业不放松,年年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努力营造农桐间作,防沙治沙,改善生态。针对不同类型的沙丘和沙地,更是探索出了灌淤压沙、拉沙造田、营造窄林带小网络防护林、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等多种治理模式。近年来,通过通道绿化和沙区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和环城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平原绿化标准不断提高,兰考林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绿色林网见成效
  2002年,兰考全县完成植树38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全县现有农桐间作46万亩,农田林网36万亩,固沙林1.5万亩,经济林1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6.3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0.16%。
  坚持不懈的治沙造林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控制了自然灾害,也促进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农桐间作模式使耕作层含水量提高15%—30%,小麦增产11%—29%,全县耕地面积由89万亩扩大到现今的95万亩。
  如今的兰考不仅已跨入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行列,也被国家命名为花生全国百强县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
  “绿色银行”初形成
  林业的发展不仅让兰考有了一个好环境,也让兰考人心里踏实了不少。因为兰考营造的不仅仅是生态林,也是经济林、富民林。
  林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使林业成为增强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全县拥有板材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量近7万立方米,年产值近2.3亿元。生产的桐木拼板、装饰线条、桐木家具、乐器音板、民族乐器畅销国内,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去年乡镇企业共上缴税金1860万元,其中有1640万元来自林产品加工业。
  兰考植树造林本着“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原则,这既提高了群众种树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心里更踏实了。红庙镇双杨树村的李成祥老人说:“现在谁家地里要是有几棵成材的树,心里就有底了。想娶个媳妇,想盖个房子,到地里刨几棵树就行了。换了那地里没树的,遇到点事儿,心里真发慌呢。”
  跟李成祥老人一样,如今兰考人把地里的树亲切地称为“绿色银行”,就是因为树让他们心里不再发慌,也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