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体制创新后居先 奇瑞伊朗开办汽车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4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体制创新后居先
  奇瑞伊朗开办汽车厂
  本报讯 记者王政报道:2002年我国轿车进口7.03万辆,出口仅1000辆。与跨国公司争相抢占中国市场相比,我国轿车企业走出国门似乎是一个梦。然而,新春伊始,从安徽芜湖传出喜讯,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伊朗SKT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建厂协议,一期设计产能为3万辆,预计今年内即可建成投产。奇瑞方面主要提供技术转让,包括零部件输出、工厂设计、销售网络支持。双方先以CKD方式生产车辆,由中方提供零部件产品在伊组装销售。
  汽车人的“走出去”之梦,为何由奇瑞率先实现?奇瑞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尹同耀说:“主要靠好体制。”尹总所说的体制优势,其实就是企业发展的自主权。
  当国内几大汽车集团相继与跨国公司全面合资时,奇瑞却坚持不全面合资,而是创造性地利用当今世界汽车设计、零部件制造等资源,为我所用,自主研发。如今,奇瑞公司在原有A11系列车型的基础上,不仅自主开发了S11、B11两大系列新车型,而且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的开发设计上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2001年10月,奇瑞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市仅7个月,就第一次出口海外。
  “企业发展的自主权、初步的自主研发实力,为奇瑞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但是,真正走出国门到海外建厂,要在产品质量、服务上具备竞争力。走出去就是最好的方法。”尹同耀解释说,产品走出去,信息也会很快反馈回来,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做了许多改进,看到了差距也增强了信心。
  将中国制造的轿车卖到全球,价格与国际接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伊朗建厂,一年3万辆CKD组装,就等于增加了3万辆的销售,无疑也降低了单车成本。
  尹同耀说:“在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做到质量与国际同步,价格与国际接轨,中国轿车就一定有希望走出国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