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布莱尔道义压力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布莱尔道义压力大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对伊拉克的战争进入第四天,每天都有英军伤亡的消息传来。2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架直升机在科威特北部坠毁,12名军人无一生还,其中8名是英国军人;22日凌晨,两架最新装备的皇家海王MK7空中预警直升机在英国航母附近相撞,又有6名英军丧生;23日,英国皇家空军的旋风战斗轰炸机在返回基地时被美国的导弹击中,2名飞行员丧生;24日,一辆英军军车在靠近伊南部城市巴士拉时遭到攻击,2名英军士兵失踪。开战4天,英军已损失18名官兵、3架飞机,已近1991年海湾战争时的2/3。路透社记者说,英军的运气太坏了。英国首相布莱尔每天在电视上露面,都会对阵亡英军官兵表示哀悼。
  和美国总统布什不一样,布莱尔是在国内强大的反战压力下把军队送上战场的。军队伤亡在国内形成的压力,是战争开始以来布莱尔面对的第一个难题。美英军队对伊拉克的“震慑”轰炸,显示的是武器优势,英国无人喝彩。24日英国《独立报》的文章说,美英对伊拉克的“震慑”轰炸,确实震动了巴格达,也同样震动了伦敦,英国的飞机在返回基地时被精密的美国导弹射中了。同一天,英国所有报纸几乎都报道了美军导弹击落英军战机的长篇报道。在《独立报》刊登这一消息的版上,还有另一篇题为《儿子,3岁,鲜花送父亲》的文章,读之令人潸然泪下。而《独立报》22日的文章是《一个母亲为所有战士哀悼》。多数英国人守在电视机前,关心的不是战况的进展,而是快些结束战争,让英国军人回家。英国女王和大主教给前方将士的致辞,都是祈祷军人们平安返回。连日来,布莱尔及其政府和议会要员一再出面给国民“打预防针”,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告诫军队将面对更严峻的战斗。
  与美国的民情不一样,英国人的心理很复杂,不仅关注英军的伤亡,对伊拉克平民的伤亡同样关注。“震慑”轰炸的第二天,成千上万的伦敦市民走上街头,约10平方米的巨幅标语上写着大字“停止战争!”BBC的前方记者为他在伊拉克遇难的穆斯林朋友著文《死神来得太快了,就因为他们在错误的地方和错误的时间?》。24日的《独立报》上,刊登了两张伊拉克平民血淋淋的照片,旁边有大字提示;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的巷战留下77名市民死亡。在24日《卫报》的伤亡表上,依次列着美国、英国、伊拉克、伊北部库尔德人的伤亡数字。反战组织的一名成员说,“英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伊斯兰世界,使我们感到羞愧。”
  虽然,战争前夕布莱尔政府的参战决定得到了议会的支持,但英国内民众一直在指责政府的行为缺乏国际法的支持、缺乏道义的支持。因此,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刻起,布莱尔就背负着沉重的道义压力。
  (本报伦敦3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