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江西省抚州市一万三千余名乡镇干部有近五千人分流。他们中不少人找到了施展才干的新天地,同时人员精减解开了乡镇行政成本过高的死结—— 乡镇干部走出机关天地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江西省抚州市一万三千余名乡镇干部有近五千人分流。他们中不少人找到了施展才干的新天地,同时人员精减解开了乡镇行政成本过高的死结——乡镇干部走出机关天地宽
本报记者 余清楚
  杨抚平,一个年仅25岁的小伙子,戴副眼镜,斯斯文文。去年7月,当他响应市委轮岗分流号召,主动从抚州市临川区青泥镇副镇长的位置下来的时候,他尚不知何去何从。后来他邀了几位亲朋好友凑资办了一家沙石公司,短短5个月,就收入50多万元,纳税12万元。日前,他面对记者的采访,坦然地说:“人是逼出来的,路是闯出来的,一个人只要敢于迎接挑战,努力奋斗,就能有所作为。”
  2002年,可以说是江西省抚州市的人事改革年,全市13327名乡镇机关干部中的4932人,像杨抚平一样,背着行囊,走出了乡镇机关大院。一石激起千层浪,抚州市大力推进的乡镇机关干部分流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过度膨胀的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使本来就拮据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也加重了农民负担。乡镇机关干部分流,既是中央的要求,更是现实的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去年这场来势迅猛的改革源于抚州市委书记钟健华的几次农村调查。抚州以“临川才子之乡”著称,人杰地灵,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名人铸造了抚州的辉煌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抚州经济落后了。而过度膨胀的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又使本来就拮据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并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撤乡并镇后,乡镇干部更是密密麻麻,不消肿不行。钟健华深深感到,乡镇机关干部分流,既是中央的要求,更是现实的抉择。去年年初,他在全市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了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讨论:“除了做官还会做什么?”、“假如做不了官还能做什么?”
  经过3个月的宣传、动员、实施,到去年下半年,占全市37%的乡镇机关干部走进了轮岗分流的行列。市委组织部部长鲍小慧说,乡镇干部分流,是大势所趋,但我们有个原则,叫“无情分流,有情操作”。这次分流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敏感点多,稍有不慎,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造成不良后果。如何做好分流工作,我们认真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大胆创业,同时为他们提供完善、有效的后续保障机制。我们组织部门为他们保留职务,保证待遇,仍然是他们的“娘家”。
  大多数分流干部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尽管有畏难情绪,有点怨言,但这些年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实际上已大大增强。
  分流前是罗湖镇党委组织委员、如今是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戴昕认为,干部分流有点“强逼加自愿”。说“强逼”,乡镇机关人太多,人浮于事,不分流不得了。说“自愿”,自己一直想出去锻炼锻炼,所以我是镇里第一个报名分流的。是驴是马,不出去遛遛,怎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其实,干部分流,是政府和干部“双赢”。
  分流后,有的从事种养业、贩运农副产品,有的到沿海打工,还有人选择了充电学习
  见到吴欣,听了她的述说,记者不禁产生敬意。她是崇仁县石庄乡的计生干部,30多岁,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10年,在分流的大潮中,她选择了自费到县医院进修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医术。她说,崇仁县的干部分流很彻底,不管在职的还是分流出去的,每年都要实行竞聘上岗。我以前在卫校学的专业不对路。现在竞聘上岗要凭本事吃饭。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去学习,明年我就可以参加竞聘了。我不相信自己不行。当然,竞聘不上也没有关系,我可以办个诊所,照样可以谋生,可以为农民服务。有了本领,脚下的路就宽了。
  鲍小慧部长说,乡镇干部在基层摸爬滚打,天天与群众打交道,适应能力强。从他们的择业走向看,利用自己的专长到农村从事种养业、贩运农副产品的居多,到沿海打工的也不少,还有一些同志趁这个机会,选择了充电学习。这几个月反馈来的信息表明,他们都是好样的。
  周文波很看重“镇办公室主任”
  这个头衔,去年7月,他到南昌航天集团去求职,凭着在乡镇16年的经历和努力工作,当上了这家民营企业的总经理。他认为乡镇干部是个宝,问题是僧多粥少,互相挤压,谁的优势都发挥不了。一旦有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就能创造奇迹。他能有今天,就是相信自己能干好,能为乡镇干部争光。
  分流乡镇干部近5000人,平均每人每月减少支出500元左右,一年下来,全市就减少开支3000万元
  采访中,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说起乡镇干部分流,就有三句话冒出来:一是减轻了乡镇财政和农民负担;二是转变了乡镇干部作风;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践表明,这次分流,基本上达到了“人员精减、支出减少、职能转变、效率提高”的目标。
  钟健华书记打了一个比喻。一个地方发展经济,也是两条腿走路,抓好一、二、三产,是用加法;减少开支,开源节流,是用减法。抚州经济基础薄弱,减法就是加法。可以算一笔账,全市13327名乡镇干部,每人平均月工资是700元,这次分流近5000人,除了每人基本生活费用外,减少支出500元左右,一年下来,全市就减少开支3000万呀。你说这是不是等于办了一个大企业呢。所以说,分流好比一把剪刀,把乡镇行政成本过高的这一死结给剪开了。
  说到分流,临川区上顿渡镇党委书记张进荣感触颇深。这个全市最大的镇,乡镇干部原来有272人,人多岗少,矛盾多,效率低。这次分流,一下走了136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在职干部的压力也加重了,不少乡镇干部学电脑,学知识,学技术。过去,为了完成任务,某些干部采取“粗、蛮、横”的办法,群众怨气大。现在干部少了,服务好了,群众也满意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