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邵景均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认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排除腐败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干扰和破坏。已经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表明,腐败现象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以权钱交易、权力商品化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背叛,也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要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不能不清除腐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风廉政建设本质上是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建设。腐败是腐朽没落思想的反映,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并对先进文化建设起着破坏作用。它像病毒一样腐蚀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严重地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败是寄生在社会主义肌体上的毒瘤,只有铲除腐败,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传播,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伟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漠视、侵害和掠夺。不管腐败的形式是贪污还是受贿,所损害的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腐败的最大受害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凡是腐败盛行的地方,就必然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要团结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使我们党牢固地执掌政权,胜利地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历史经验表明,腐败是执政者丧失执政地位的基本原因。腐败首先腐蚀的是执政党的肌体,在党内形成一个或多个互得方便的既得利益集团,从而使党的系统和权威遭到瓦解。腐败扭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无法得到正确的制定和实施。腐败导致社会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引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我们一定要不尚空谈,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