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用资本运作来推进国企体制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用资本运作来推进国企体制创新
汪兴益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国有企业体制创新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国有企业体制而言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企业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仅仅是政府管理机关的附庸,企业内所有者代表缺位等均是“国企病”的“症状”,所以必须创新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企业体制创新,绝不像换个牌子那般简单。从处置不良资产的实践来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创新关键是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资本运作。
  市场化的资本运作不仅具有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的自然功能,而且还具有某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功能——界定产权的功能、形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等。这就形成了市场化资本运作与企业体制创新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状况?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进行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市场化资本运作的作用是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经济结构调整可以改变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使国有企业形成混合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多元化。
  为各类资本进入国企创造平等机会
  企业体制创新有别于其它组织体制的创新,它要靠各种资本的市场化介入,以资本利益格局为基础来创造一种新的体制。要真正实现各种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就必须创造一个平等的市场机会,不能存有任何歧视性的偏见和做法。如果排斥甚至拒绝各种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则难以进行实质性的体制创新。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的产生、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体制创新的产物,尤其是它集债权人和资产持有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能够通过资本运作促进国有企业体制创新。
  我们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全方位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首先,利用各种渠道将涉及的债务企业向社会公示,除了通过媒体公告、集中推介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外,还精心构建了以债务企业为主构成的“资产池”,通过网络向社会开放,实现信息的充分披露。其次,平等对待各种社会资本。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间资本,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外资本,我们都坚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认资不认人”。去年,我们在沈阳成功地举办了我国首场面向社会的不良债权公开拍卖,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不良债权拍卖月”活动,拍卖不良债权资产原值达10多亿元,其中回收现金3.9亿元。
  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了公开、无歧视性的资本运作,近三年来吸引的各种社会资本当中,民间资本所占比例就达60%左右,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使部分企业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结构。
  充分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和方式
  成功的企业体制创新,无论什么模式,都必须符合企业客观实际需要,没有一个理想的标准化的体制可以强加于一个活的企业,这是当前我国企业体制创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采取一种体制模式,那将适得其反。
  在采取各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资本运作手段和方式同创新企业体制统一起来,根据各种资本参与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实际状况,遵循“一企一策”的原则来设计和选择企业体制模式。针对我国民间投资者实力普遍比较弱的状况,真正让他们以现有的资本实力进入国有企业,我们创造了以物抵债,再由抵债物变股及部分承债、部分转股的商业化债务转股本等新的资本运作模式,比较好地适应了我国投资者实力普遍比较弱的现状,随之就创造了与此相适应的多样化的企业体制模式。
  同时,由于经济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是不断变化,资本运作必须不断进行,才能不断地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企业并购和重组浪潮出现的真正原因,而且每次浪潮都推进资本的聚集和扩散,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从而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因此,我们对一些国有企业不仅进行了一次重组,而且还进行了二次重组、三次重组,不断解决企业体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我们的一次重组,虽然使其走出了困境,但由于当时该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社会资本进入的风险无法规避。所以,国有资本仍然拥有该企业70%多的股份,“一股独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随着企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我们又适时对该企业进行了第二次重组,出售了部分国有法人股,不仅回收了1.2亿元的现金,而且还解决了“一股独大”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