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降低行政成本 优化海关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降低行政成本 优化海关管理
  邢强
  我国加入WTO后,海关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创新管理,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严密监管,严厉打私,关税征收连年上升,通关效率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受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的缺陷和投入与产出相脱节的问题程度不同地在海关存在着。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构,具有政府管理部门和执法机关的双重特性。因此,针对海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将经营理念引入到海关管理之中,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管理效果,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推进海关管理改革的需要。
  将经营理念引入海关管理,就是借鉴企业管理有关模式,将成本、效益等概念引入海关管理过程中,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海关管理的最佳效果,从而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以口岸为中心,打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传统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虚拟口岸”管理模式。淡化区域内行政建制的界线,打破省际界线,使口岸内陆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财务资源和管理资源,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发展的要求,实现柔性流动,以提高口岸和内陆海关组织管理效能,适应物流的自然流动。这一管理模式的好处是,既使口岸的功能得到最大发展,又能使内陆劣势得到弥补,资源得到利用和发挥。
  运用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建立“三个中心、一个网络”,提高海关管理层次和效能。三个中心是:海关政务管理中心、海关信息中心、海关财务结算中心。政务管理中心是指在海关政务管理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及时处理机制,实现管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零库存”,确保政务工作及时处理落实。海关信息中心是借助海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化职能管理。海关财务结算中心主要是引入成本管理概念,根据工作任务对所属海关单位的财务工作实行科学评估和统一的财务结算,量化各个部门工作量,实行物质资源统一供配,降低行政隐性成本。“一个网络”是建立口岸电子网络,解决贸易瓶颈,加快通关速度,提高口岸管理效率。如宁波海关于2001年推出了海关系统首家集网上报关、手册网上申领、舱单申报、信息咨询等内容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信息网,为外贸企业服务,改善了口岸环境。以此为基础,宁波海关已着手建设“口岸电子网”,统一联网标准,使口岸各管理部门和办事部门都能通过口岸电子网进行网上办事。
  科学设计组织架构,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是否科学,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与管理效率高低直接相关。为此,一是要科学设置整体优化、便于协调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二是构建适合本单位管理最优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如宁波海关根据宁波关区管辖面积较小,派出机构和隶属关分布较密集的具体情况,实行总关统一集权的团块式组织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较为适合宁波关区的特点,促进了宁波海关的发展。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新形势下海关教育培训工作要突破旧思维、旧模式,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对新关员实施先定岗,后培训等方式,对估价、征税、审单和调查等技术含量高的部分高风险岗位,采取强化定向培训上岗办法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