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电脑进农户 网上知行情 科技打造“数字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电脑进农户 网上知行情
科技打造“数字农业”
本报北京3月24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上网对城镇居民来说,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今,许多农民朋友也开始用上了电脑,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全国的农资和农产品价格等市场行情。福建省永定县的养殖大户蓝招衍还通过互联网把自己饲养的数万只山鸡卖了出去,大大节省了销售时间和销售成本。这些都是“数字农业”给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十五”期间,科技部将在已有863计划、973计划和攻关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投入,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努力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这是记者今天从科技部在京召开的“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作为“数字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数字农业”是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支撑,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现代化信息高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数字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科技部很早就开始重视“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工作。“八五”以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星火计划等均对农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持续支持。从1990年开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推出了5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出200多个实用农业专家系统,以及政务管理、技术传播、物流配送等不同应用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全国22个示范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10多年的攻关和研究,已为“数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石元春、汪懋华、孙九林院士以及亚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主席梅方权研究员等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专家们认为,“数字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将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技术支撑。发展“数字农业”以及相关技术,将会使我国农业从依靠经验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变为依靠高新技术的现代产业,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