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的摇篮——中共中央党校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5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领导干部的摇篮
——中共中央党校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在北京西郊,南临美丽、恬静的颐和园,有一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
和一般大学不同,这里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党政后备干部和理论骨干;除学校的老师外,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中央各部委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等,也经常来这里讲课;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之前,中央主要领导在这里发表的重要讲话,都成为这三次党代表大会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这就是中外闻名、全国干部仰慕的中共中央党校。
新形势催生教学改革
步入中央党校校园礼堂前广场,迎面可见一面巨大的石壁,上面醒目地刻着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为中央党校确立的校训,记载了她光荣的历史。今天,这四个大字对中央党校来说,还有更新、更深的内涵。
“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说,“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不但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方向,同时应该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多方面的知识,有善于分析、研究、应对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中央党校的教学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正处在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干部教育、理论学习和党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作为培养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中央党校,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落实的重大课题。
2000年6月5日,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要“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党校教学新布局”。这一教学新布局的提出,既是中央党校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实践的总结,也使其教学改革的步子大大加快。十六大之后,中央党校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教学新布局,使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学新布局。
新布局带来崭新成果
进修一班学员、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洪毅是第二次到中央党校来学习了。对比前后两次来党校的感受,他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洪毅的新感受正来自于中央党校实施的教学新布局。其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四句话”。“一个中心”,就是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四句话”,就是以提高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基本要求。围绕夯实理论基础,增强世界眼光,开设“三基本”和“五当代”课程,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和“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等。
与单纯的知识课不同,中央党校的课程,重在分析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世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等。
与此相应,在教学方法上,“研究式教学”是中央党校的最大特色。由于学员绝大多数实践经验丰富,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能力,他们所关注的实际问题,绝大多数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用传统“填鸭”方式,显然不符合党校的特点。因此,中央党校强调讲课要有科研含量,有一定深度和新意,能给学员以启发。在教学中还普遍采用“小组讨论”、“支部双向交流”、“全班交流”以及全部课程学完后“‘战略思维’阶段的大研讨”等方式,推进研究式教学。
每期学员到校时,中央党校都要求每个学员以文字形式,带来一个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个自己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入学后,党校将有关问题汇总,一些有共性的重大问题,便列为科研课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近年来,培训部还在中青班等班次开展了“课题组研究”活动;进修部则开展了“学员论坛”,培养了学员研究问题的兴趣,锻炼了战略思维。
严管理提高党性修养
对学员加强管理,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到中央党校轮训培训的多是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要让他们从领导岗位很快转入集体生活,的确有一定困难。然而这正是加强党性修养和加强党性锻炼的第一步。因此,学员一入校,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三个转变”:由工作到学习、由领导到学员、由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使他们能“放下架子、调整位子、做出样子”。
发挥学员党支部的作用,让学员自我管理,是中央党校摸索出的一套成功经验。在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上,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谈谈上个月自己离校的情况,便于学员互相监督。这对不少学员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触动很大。一位学员感叹:在地方半年甚至一年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现在一个月就有一次。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民主生活会,真正增加了党员意识。
党校的党性锻炼课程,不止于此。在诸如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课等种种党性教育形式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党性分析”了,这是培训部中青班1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做法。它专门对学员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经验教训,“针针见血”地进行自我剖析和相互分析。一开始,有些人不习惯这种让人“额头见汗”的方式,但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的共同体会就是:确有收获。
除了学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外,中央党校特别强调“一靠教育,二靠制度”。2000年中央党校颁布的《学员管理工作暂行条例》,对学员的学习管理、学籍管理、党性党风教育、生活管理等,都制定了严格且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定,使学员看得见、记得清、做得明。
新思路再添发展动力
今年2月12日至18日,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同志作动员;结业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这次研讨班对加强中央委员会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研讨班的热烈气氛,折射出中央党校在十六大后,边探索边实践,努力在理论武装和干部培训中作出新贡献的新气象。
早在去年12月18日,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专门同中央党校校委一班人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十六大后,曾庆红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
  中央党校的不少教职员工,对新校长羊年除夕专门到校看望慰问专家教授和普通教师还记忆犹新。尤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曾庆红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十六字办学新要求,并提出中央党校的教学和培训,要“上好实事求是课、上好与时俱进课、上好艰苦奋斗课、上好执政为民课”。
十六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对中央党校的指示,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增添了动力。校委认真学习和贯彻,工作思路更加明晰:“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坚持按党校教育规律和特点办事,为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