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形形色色的“捐资助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6
第16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新闻背景

  形形色色的“捐资助学”
  萧毅
  教育乱收费问题,是当前政协委员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为特困学生、优秀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助弱济贫,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了不少家境贫寒的学生。但也有一些捐资助学,因为管理上的不规范和不完善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给捐资助学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现象一:由于捐资助学缺乏监督或监督力度不够,有的捐资助学款项没有流到相应的部门和学生手中,却给谋私利者以可乘之机。据报载,沈阳某中学校长用捐资助学款私设“小金库”,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现象二:由于捐资助学的程序没有规范化,以及缺乏捐资后的监督管理,出现有些捐资助学款项得不到兑现的问题。比如,个别企业捐赠前请领导讲话,请报纸、电台等媒体宣传,再搞个隆重的捐赠仪式,风光过后,捐资助学却变成了“真实的谎言”。一位小学校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得到捐资者的工程款,楼建成了,但不让用,师生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新楼,在低矮的教室里上课”;
现象三: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一味迷信名牌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孩子上个“名牌”、“重点”,多花点钱也愿意,希望以捐资给学校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学校;同时,个别学校因为缺乏经费,也愿意以捐资助学的方式接收个别学生,改善经费不足的状况。于是出现了“有钱者可以高价进重点,无钱者难跨重点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优质资源相对匮乏、分配不公的趋势。
有关人士呼吁在加强对特困学生、优秀学生资助和培养的同时,要使捐资助学更加规范,管理更加严格,使捐资助学捐助得明明白白,实实在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