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历时九个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大规模详细调查,推出了“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500强:强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8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焦点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历时九个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大规模详细调查,推出了“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结果——
企业信息化500强:强在哪里
本报记者 朱剑红
  查看500强名单,人们会发现,在同行业中效益名列前茅的企业也大多正好排在企业信息化500强的前列。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胡建生副主任认为,这是巧合也是必然。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开始显示出对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带动作用。“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2002年度的总销售收入达3.26万亿元,其中前100名销售收入达到2.47万亿元。在金融、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子电器、电信等许多重点行业,都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竞争及合作能力的优秀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越是市场化程度、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明显。
  灵活的恐龙
  与传统的工业500强相比,企业信息化500强强在哪里?强在灵敏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姜奇平副主任用恐龙与灵活的恐龙来比喻。
  姜奇平认为,“规模大”并不是500强的特点,做大做强是工业化的标准,而做活是信息化的标准。在社会进化中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大者”、“强者”生存,恐龙要生存下去,就应该具有老鼠那样强的适应能力。
  因此,在信息化500强评比中名列前茅的企业除了规模大、赢利能力强于同行外,还强在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强在企业创新发展和自我调节能力。例如,此次评选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都真正实现了企业零库存,企业的上下游以及生产销售衔接十分紧密。宝钢在应对钢铁反倾销的过程中,其大量的实绩数据和快速的成本分析能力,满足了反倾销起诉的要求,为企业赢得了时间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各项经济指标排在前列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广东省邮政局,都得益于其高水平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南航的飞机、航线、企业人力资源及乘客,全部由电脑进行优化组合,其系统合成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广东邮政几年前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砸锅卖铁”搞企业信息化,用信息网络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邮政,在完成邮政普遍服务的同时,向社会提供速递与物流、邮政金融、电子商务、分销代理等现代商业服务。2002年业务收入达52亿元,为全国邮政展示了一条发展新路。
  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两位主任都认为,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还应该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他们提到,美国的制造业在与日本竞争的过程中发现,仅仅做大做强还不够,还必须做活,于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秘密启动了国家制造业战略——“灵捷制造”(亦译为敏捷制造),最终实现了对日本的赶超。而“灵捷制造”的核心就是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使企业多快好省地获得最多资源。
  “二把手工程”
  人们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性时,往往将其提高到“一把手工程”的高度,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调查中发现,“二把手工程”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秘诀,业务主导是提高信息化适宜度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在起步之初,往往被认为是诸如“计算机中心”、“信息部”一类技术部门的事。由于企业不知道也说不清自己需要信息化做什么,因而经常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钱越花越多,机器越买越高级,计算机中心机构人员越来越庞大,技术却与管理、与业务严重脱节,结果花大钱搞出来的信息化,不适合自己,自然也缺乏效益。面对这种情况曾经有人怀疑:信息化会不会是国外设备商给我们下的一个圈套?
  通过500强调查评比,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专家们发现,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和利润是两组没有直接相关性的数字,也就是说,企业在信息化上投入的多少几乎不影响其排名。怎样使企业得到一个有效益而不是很昂贵的信息化?胡建生认为,一个好的信息化主管至关重要。信息化对企业适宜不适宜,关键看适合不适合企业自身业务。
  此次企业信息化500强评选,有一个奖项叫“杰出信息化主管奖”,得奖者多为企业的副总一级干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把手”。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多是级别很高的复合型人才,不是管技术的而是主管企业的业务。“二把手工程”现象表明,企业信息化由业务部门而非技术部门挂帅,才能从适宜出发,让信息化技术服从于企业的业务,完成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有的企业虽然在口头上把信息化放在“一把手工程”的高度,实际上一把手只是摆样子,具体工作都是技术部门在做。
  “二把手工程”描述的其实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业务导向及市场导向的特征。对数据的分析表明,在信息化500强企业中,排名靠前的群体,总体上业务部门的参与力度比排名靠后的群体大。这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程度与业务部门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当业务引领技术时,技术人员成为沟通企业业务需求和技术供给的桥梁。例如宝钢,负责企业信息化的系统创新部20多人中,只有4个人是搞技术的,其他人都是研究业务流程、研究企业管理制度变革的。
  信息化进入深水区
  胡建生副主任对记者提到,他在研究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的企业信息化失败率比我们还高,但这并不是说美国的企业信息化不如我们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信息化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我们还停留在浅水区。然而,500强调查使我们发现,中国的企业信息化也开始进入深水区。
  所谓深水区,就是指信息化的深度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化的驱动力成为一种战略性驱动。从对500强的调查指标看,信息化决策已全部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层,这表明了一个
  事实: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在深水区所面临的风险也骤然加大了,而且从技术风险变成管理风险、业务风险,一旦出问题就不再是死几台机那么简单了。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深水区,一方面说明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有效支撑手段,另一方面说明更多的企业也同时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再造管理的任务。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经验表明,通过业务导向提高信息化适宜度,通过系统创新增强企业以灵敏度为标志的活力,成为企业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