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把爱留给山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7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

  把爱留给山乡
  李福坚
  身着简洁朴素的衣装,脚穿一双平底鞋,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她很爽快,透着干练,总是慈眉善目的,给人以朴实随和的印象。这就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莫祖英。
  她从小就养成朴素、诚实、勤劳的品性。刚满十七岁就是大队赤脚医生。1972年她幸运地被选送到韶关地区卫校读书。毕业后,县里先后安排她到偏僻的大富、禾洞乡卫生院工作。为了给山乡的群众排忧解难,她在山沟沟的山区县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山乡留下了她踏实的脚印。
  来过禾洞的人都知道,这里是连山海拔最高的一个乡,离县城五十多公里,那时几天才有一趟“猪笼车”出入。莫祖英在此一干就是十多年。为了方便群众治病,她走遍了山乡的每个村寨角落,经常和群众同吃同住,先后为山乡培养出六名乡村接生员,大大缓解了群众因路远而耽误接生的危险。
  金秋的一天傍晚,乡下一位产妇病危,要及时接生抢救。从乡下医院到产妇家要步行十几公里的山路,途中还要经过一片野兽时常出没的原始森林。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赶时间,她毅然只身摸黑步行,好几次一脚踩空摔进路旁山沟里,腿上划破了皮,她忍住疼痛,爬起来又继续赶路。当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产妇家时,已是深夜两点多钟。莫祖英目睹产妇痛苦不堪地呻吟着,脸色蜡黄。来不及片刻的休息,马上抢救产妇,待抢救分娩完毕天已大亮。母婴得救了,她又匆匆往回赶,想着还有很多病人等着她出诊,途中赶路的疲惫等一切全都忘了。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她离不开山乡的山路,离不开善良的人们。她把病人当作亲人,良好的医风医德传遍山乡,传到县里。
  县领导得知后,为了服务更多的群众,县领导亲自点名调她到县人民医院工作。消息不胫而走,山乡十里八村的群众连夜登门,老大娘、老大爷拄着拐杖赶来,群众纷纷拉着莫医生的手舍不得她走,舍不得她离开这块土地。山村的地瓜野菜滋养了她与群众不可分割的感情。
  在群众强烈的要求下,县里也无奈,调动只好推迟了两年。当莫祖英挥手和乡亲们告别时,大家含泪喊道:“莫医生,山里是你的家,你可要常来啊!”
  组织调她到县人民医院后,工作更加繁忙了,担子也更重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购置大量的专业书籍进行自学,同时还争取进修机会,经过进修向老专家学习和钻研,不但熟练掌握对付肌瘤切除、卵巢囊肿切除、输卵管运水等十多种大小手术、抢救和各种难产处理,还成功总结出一种“中药保守法”无痛分娩及无痛人流术。
  丈夫因早几年企业破产,成为下岗工人,大儿子因没有钱供其读书只好外出打工,老二读初中,还有一位中风瘫痪的公公需要照顾。身为妇产科主任的她,既要负责好医院科室的工作,又要养家糊口。然而,她从来没有怨言,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向基层,扎根群众之中。
  得救的病人为了表达谢意,有的请她吃饭,有的送上红包,她都婉言谢绝。但心意,她领了,化作继续奋进的力量源泉。她不但不收病人的红包,对经济困难的病人,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支付药费,很多病人都说:“莫祖英医生是个大好人。”
  她常说:“我所做的,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的医生。”
  这些年,她亲手接生七千多个小生命,结扎、引产一万多例,挽救一千多名产妇的生命。连续八年产妇死亡率保持“零”的纪录。她先后获得了“县卫生先进工作者”、“县先进工作者”、“县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2000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先后当选为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六大代表。
  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要以此为动力,更好地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传遍壮乡瑶寨。”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