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争得航天领域一席之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8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大观

  争得航天领域一席之地
姚立
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力普·比斯甘不久前指出,“欧洲在科学和经济领域的成就同其航天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比斯甘的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航天事业在欧盟经济发展中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欧盟认为,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空间技术是一个基本的要素,是酝酿和推动欧盟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源泉。为此,欧盟在2000年的里斯本首脑会议上就提出要将欧盟建成一个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社会。眼下,欧盟正在就制定一项全面的空间发展政策广泛征求意见,预期在5月前后出台一份发展欧盟航天事业的白皮书,进一步推动和巩固欧盟在世界航天领域的现有地位。
  欧洲航天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贝尔纳·亚格先生对记者说,欧盟虽然在航天领域拥有自己的优势,但仍存在经费缺乏的问题。因此,面对美国和俄罗斯两大航天强国,欧盟只能选择一条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特色的航天工业发展道路,将有限的经费集中在火箭推进器和卫星的研制上。正因如此,欧盟迄今还没有发展载人航天的计划。比斯甘在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欧盟已完全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但考虑到载人航天所需要的经费,欧盟目前更看重的还是国际合作途径,即和美国与俄罗斯加强在国际空间站方面的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发宇宙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对气候预测、农业生产和环境探测等方面的科学需要。
  亚格说,美国一直是通过政府投资开发空间军事技术来推动美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而欧洲在这方面几乎很难和美国相比。亚格举例说,仅科研一项,美国每年的投入就相当于欧盟国家总体的6倍。因此,30多年来,欧洲尽力通过技术发明弥补资金不足的欠缺,使欧洲的航天技术在某些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亚格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同步通信卫星的稳定技术,欧洲就是最早的实践者。80年代,当美国的卫星还在使用C频道传输通信信号时,欧洲的卫星已开发了KU频道。
  欧盟的航天工业近年来处于一个不断重组的过程。欧盟国家清醒认识到,基于经济和财政的原因,欧盟的各成员国都不可能在航天领域单独发展,只有走联合开发之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欧盟(当时为欧共体)于1975年成立了欧洲宇航局,并于1983年开始启动了由欧盟10国共同参加的阿丽亚娜火箭研制计划。20年来,阿丽亚娜火箭虽也经历了一些失败,但已在国际火箭发射市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地位。最近,欧洲宇航局局长安东尼奥·罗多塔表示,欧洲将对阿丽亚娜火箭的研制做出调整,暂停开发大推力火箭的研究,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更重要的领域。
  此外,2000年,欧盟和欧洲宇航局共同决定开始两项对欧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的航天研制计划,这就是伽利略地球定位系统和地球环境及安全检测系统。伽利略计划预计将于2008年开始实际应用,2005年前为研制发展阶段。这两项计划的实现对进一步巩固欧盟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年伊始,欧盟又有了新的征服太空的计划,这就是欧盟要在今年6月1日启动首次登上太阳系中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的计划,发射一枚名为“快速火星”的自动探测器,探索火星的秘密,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痕迹。此外,欧洲宇航局还要向维尔塔宁彗星发射一颗科学卫星,研究了解太阳系中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进化演变过程。
  可以预见,面对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欧盟的航天工业仍将进行不断的调整,并在调整中发展、壮大,保持自己在航天事业中的一席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