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先发制人”的误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29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先发制人”的误区
郑园园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因为战争的发动者没有得到安理会的授权,受到全世界主流民意的反对。伊拉克战争又是一场难以避免的战争,因为美国政府的“鹰派”或曰“新保守派”执意要打这场战争,他们绕过联合国,蔑视绝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一意孤行地点燃起战火。
这是美国在新世纪打的又一场战争,也是“先发制人”战略的首次实验。去年6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首先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9月,白宫将它作为美国21世纪的新战略正式推出。根据这个战略,美国有权在恐怖活动尚未出现或初露端倪之时,使用武力扼杀它。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正式放弃冷战时期的“威慑与遏制”战略,进入全攻全守的新战略阶段。
“先发制人”是在“反恐”背景下出台的。但是,演变为伊拉克战争,则表明“反恐”变了味。冷战结束后,美国寻找了10年“敌人”,“9·11”事件后终于找到了,美国认定恐怖组织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它的敌人,“先发制人”要打击的是这些组织和持有这些武器的国家,也就是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流氓国家”和“失败国家”。制定打击标准的是美国,采取打击行动的也是美国,集“立法”与“司法”于一身,又不受国际性机构的确认与监督,这就使打击对象和军事行动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这是一个危险的战略。
“先发制人”从战略变为实战,是美国的悲哀,世界的不幸。2001年秋冬,美国打了一场“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美国轻易推翻塔利班政权,从此志得意满,心态膨胀,具体表现为道德自负及黩武倾向的发展。这使它抛开盟友,背离民心,一点一滴地消耗着“9·11”事件以后取得的某种道义优势。在如何铲除恐怖主义这个方向性的问题上,美国同欧洲、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分歧。一个拥有内省力的国家本应在“9·11”事件后检讨其第三世界政策,应该扪心自问:在国际经济生活中,是否扶贫济困,为缩小南北差距尽了力?在援助与发展政策方面,是否投入足够的财力?在国际生活中是否平等待人,是否尊重了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其他文明?美国知识界在思考,共和、民主两党的有识之士也在深思。但是,这些反思没有成为主流意见,没有强大到足以影响决策。相反,美国以“善良帝国”自诩,“救世主”似地判定谁是需要拯救的人,谁是需要惩罚的人。它在国际关系中奉行着善恶二元对立的简单主义;它仗恃超强的军事实力,认为有权对“无赖国家”的领导人采取“斩首行动”……正是在“鹰派”人士的推动下,美国这辆“战车”实现了“21世纪狂奔”。
白宫称,实现“先发制人”战略是为了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一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上,这样的安全应该打个问号。当美军的导弹和炸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和生态灾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双双充满仇恨的眼睛;当巴格达的座座高楼被炸毁时,纽约的安全警戒级别的色调调高了,美国人是感到更安全了还是更恐怖了?实力与安全并不必定成正比。高科技武器可以助你攻城掠地,却不能帮你征服人心。伊拉克战争已使“反恐”联盟分化瓦解,它还将使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当愤怒的人们铤而走险的时候,“反恐”斗争究竟是赢了还是败了?最近的反战游行中有这样一句口号:“谁播种战争,谁收获恐怖主义”。战争策动者当戒。
伊拉克战争开战前几个小时,美国民主党85岁的议员罗伯特·伯德在参议院慷慨陈辞:“我们以狂妄自大招摇着超级强权的旗帜,等到这场战争结束,我们需要重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伊拉克,我们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重塑美国在世界的形象。”美国形象重塑之日,应该是单边主义遭受重挫之时,是国际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时代来临之时,自然也应该是美国放弃“先发制人”战略之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