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一道城建题 三个好答案——福州市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30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道城建题 三个好答案
——福州市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纪实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2003年春节,福州市台江区义
  洲、帮洲旧棚屋区改造工地,34幢住宅楼前挂出了“庆贺封顶”的红条幅,引来了不少等待搬迁市民的驻足观看与喝彩。他们盼望已久的安置新房不久就能入住了!
  与此同时,在福州市金山社区的翠榕苑13号楼内,100多位福州市“双困户”(生活困难户和住房困难户),拿着刚刚分到的廉租房钥匙,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解困:从改造全市棚屋区开始
  像许多地方一样,改革开放让福州的城市面貌一天一个样。然而当人们穿行于闽江北岸的旧城区,却只见沿街一幢幢用木板钉成的老房,木头已经腐烂不堪,走进去,房内一片昏暗,鼻中扑满潮气。
  据介绍,直到1978年前,福州市70%以上的居民还都生活在这样的棚屋房中。为了遮风挡雨,每逢年节,福州人都要再用一层新纸重新裱糊一遍。因此,福州也就落下了一个“纸褙福州城”的称号。由于是木质结构,这种棚屋房不仅怕风、怕雨,更怕火,而“火烧连营”的惨剧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数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市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拆迁棚屋区工作。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断努力,近20年来,福州市已改造棚屋区500多片,拆除旧房500多万平方米,先后有50多万居民搬进了新居。到2000年初,全市剩余的棚屋区仅有5万多户,人口20多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7。他们多是分布在沿江一带,人口密度极大,且大部分是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体。
  2000年5月,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一上任便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逐片深入各个棚屋区调研,寻找解困的思路。据测算,福州市首期投入改造的苍霞棚屋区,218亩3302户,需投入资金5亿多元;而第二期上渡棚屋区,499.1亩4280户,需投入资金约6亿多元!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其风险让开发商们不敢问津。
  “越是开发商不敢介入,就越要政府全力投入!”福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拆一补一、差价互补”的总要求,在广泛照顾各方利益的同时,制定了改造棚屋区的方案。
  安居:让80%的居民能买得起新房
  改造棚屋区只是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欠账,福州市委、市政府1999年提出要建设一个让全市80%的群众都能买得起住房的新城区!1999年底,第四次福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一场规模浩大的“东扩南进西拓”新福州城建设战役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眨眼,3年多过去了。阳春三月,当记者穿行在福州市新建的闽江大道和二环路时,只见街道两边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宽阔的闽江上4座新桥架通南北。据统计,这几年全市每年商品房开工面积都高达1300多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率16%。到去年底,福州市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5.3平方米,全市具有成套住宅率达81%,独立拥有卫生间、厨房率为86.3%,分别比1999年增长了21和20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何立峰告诉记者:“我们开发的新区绝不是仅仅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一定要让最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福州市又在闽江南岸开始兴建目前全市最大的社区——金山新区。作为全市历年来最大的房地产项目,市政府将房价定为1800—2200元/平方米。其中在最好的位置上还专门为全市“双困”家庭,建造了四栋共440套廉租房。
  发展:从学会经营城市起步
  围绕着改造棚屋区和建设金山、鼓山、鳌峰等新区,福州市拉开了“东扩西拓南进”沿江向海筑新城的战略举措。
  与北岸早已成形的城市基础不同,在进行南进建设之初,闽江南岸还是大片荒地,甚至在东西长达30多公里的闽江上,沟通南北两岸的大桥也只有5座,开发商们的投资热情不高。在当时的土地市场标价中,南岸的土地开价甚至还不到10万元/亩。如今随着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导向,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由政府所属的住宅发展中心先期投资土地2300多亩,建设低价位经济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到三期开发时,规划的经营性用地推出公开招标拍卖,平均每亩地已升至80万元。而仅此一项就使国有资产增值15亿元以上,强有力地保证了政府后期开发的投入。
  在建设金山工业区一期时,初期单靠自身力量花了近2年时间,只建了8.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后来,在建设二期桔园洲标准厂房时,他们借鉴金山生活区开发模式,政府率先筹资投入4亿元,拉动投资者的信心,结果迅速带动各界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是政府投资的5倍。
  福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副主任李雪忠介绍:福州市从2000年进行城市新生活区、新工业区建设以来,全市房地产价格已连续3年涨幅不足1%。由此全市每年商品房开发量和销售量都以两位数增长。而且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大量空置房,在这几年中也全部消化一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