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阅读
  • 0回复

羊群与钱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3-31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羊群与钱包
张毅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牛羊就是他们的财富。哪一家境况如何,就看他家的羊群,羊群越大越富有。在旧社会,只有王爷家才牛羊遍地。现如今,牧民们都富起来了,羊群也大起来了。地方政府也号召多养牲畜,牧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看牛看羊看干部,没牛没羊没干部,牛羊堆里出干部。跟搞竞赛似的,一家比一家的羊群大。
  可是,载畜量过大,大片大片的草场遭到破坏,草原沙化、退化日益严重。牧民们不得不考虑,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有些地方采取了禁牧、轮牧或者移民的办法。可是,减少牛羊数量或者移民之后的出路又在哪里?收入的亏空怎么补?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退牧还草”很难执行,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内蒙古就有一个县,禁牧以后,生态建设顶刮刮,可贫困的面貌一直没改变。因此,要保障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和收入二者的关系要处理好,哪一个都不能偏废。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全国人大代表、草原兴发董事长张振武支了一招。他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呼吁,应在全国几大牧区建立“草原羔羊工程”。所谓“草原羔羊工程”,就是改变传统的畜牧方式,变原来的羔羊第二年出栏为当年出栏。春天羔羊出生后和秋末育肥期这两段时间,实行舍饲,关起来喂青贮饲料,夏秋青草茂盛季节放牧,严冬之前出栏。生长期6个月,既避免破坏草场,又可躲过时常发生的雪灾。经测算,草肉产出比为27∶1,吃27公斤草,长1公斤肉。而传统的畜牧方式,头一年的羔羊第二年出栏,冬天掉膘,而且一旦遭遇雪灾袭击,损失惨重。正常年景的草肉产出比为49∶1。也就是说,实施“草原羔羊工程”,出栏率提高了,经济效益上去了,对草原的压力却降下来了。
  主意是好主意,要具体实施,至少需过两道关——一是在牧区要有相关的基础建设投入,用于良种推广、必要的水利、交通设施、修建棚舍补助以及兽医防疫等。这是政府的事儿。二是广大牧民和基层领导要过观念关。究竟什么是财富的象征?时代不同了,“王爷的羊群”看着壮观,实际上很不划算,不客气地讲,是一笔糊涂账。农牧民增收对于扩大内需利莫大焉,现在更需要探索一种既有利于生态环境,又能让钱包鼓起来的新型增收方式。因此,不要在乎眼前的羊群有多大,钞票装到腰包里才是真的。只要效益好,能早点出栏的牲畜,还是早点出栏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