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田野夕阳今更红——青岛市城阳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9
第1版(要闻)
专栏:

田野夕阳今更红
——青岛市城阳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纪实
本报记者 宋学春
  “感谢党,感谢政府……”11月24日下午,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南万村62岁的村民刘传金,手拿第一次领到的养老保险金,激动地连说感谢。他们老两口这个月共领到174元养老保险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这天,尽管下着小雨,但村里的200多位老人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地聚集到村委会领取第一笔养老保险金。他们说:“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到退休金!”
  截至目前,城阳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区8个街道230个行政村全面推开,95%的村参加了养老保险,已有29万多适龄农民参保,参保率为75%。已有15000多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城阳区计划到2005年全区平均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一份钱变三份,值!”
  在城阳区采访,每到一个村庄,与村民谈起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的事,村民个个笑逐颜开。“缴一份钱变三份,值!”西城汇村56岁的村民于世松告诉记者,他已投保了,再有4年就能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虽然钱不算太多,但基本能解决老年生活问题。57岁的田桂英抢着解释说,她理应缴4013元保险费,村里给补缴了2000元,自己只缴了2013元,然后街道再缴一份,区里还给她缴一份。67岁的辛奉桥老人说:“我有两个儿子,以前,儿子每月给60元零花钱。年景好时还行,收成不好时就不敢说了。如今,我和老伴都投了保,年景孬好都一样能领到养老金。从这个月起,我跟老伴两人已经开始领养老金了,每月174元,真跟多出一个儿子一样啊!”
  在城阳区,像小北曲村、董村等集体经济好的村,给村民的补贴就多一点。经济状况一般的村像西城汇、皂户村等,村里补贴的少一点。像经济薄弱的西旺瞳村,则选择了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补助,全村248位老人全部投保。
城阳区副区长徐航向记者介绍,根据《城阳区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由三部分组成:区、街道财政分别补助3%、村集体补助6%、个人缴纳6%,即为“三级联动”,基数为上年度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即4459元。只要年满18周岁的农民都可以参保。
  连续缴纳15年或一次性缴足投保金后,女性农民年满55岁,男性农民年满60岁,就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
  尽管对相当多的农民来说,个人缴纳的部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村民们都说“这很值”。他们算了一笔账,前期投入的参保金3年多就能领回来。参保的农民最少每月可以领87元现金,生活基本可以保证。
  “带着感情为农民做事”
  城阳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全区人口43万,其中农村人口33万。为探索一条适合解决城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新路子,城阳区组织劳动保障、财政、民政、金融等相关部门,先后到广东东莞、中山,江苏张家港、常熟,上海松江等地考察学习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汲取经验。
  城阳区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劳动保障、民政等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区委书记李学海说:“我们必须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实际,力求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争取最优惠政策、谋取最大利益。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彻底解决农民最为关心的生活保障问题。要带着感情为农民做事。”
  城阳区从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入手,对全区8个街道、230个行政村的经济收入、土地使用、人口状况、企业情况、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低收入家庭等8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对相关的几百个数据详细进行了测算,为科学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区里明确规定,对人均可支配财力在650元以上的村,必须为参保村民进行补助。同时还规定,凡应给参保村民补助而不给补助的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不准公款出国出境、公款购车、评先进等。南疃村经济实力较强,但村建设任务较重,为既不影响发展,又不损害群众利益,村集体贷款为全村村民投保,一时间被传为佳话。据城阳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先良介绍,区、街道财政每年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达6000余万元,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他感慨地说:“区委、区政府对出台《暂行办法》相当慎重,出台前反复研究修改达50余次,还制定了《实施细则》。”
  “民心工程”得民心
  城阳区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到了广泛欢迎,被农民称为“民心工程”。大批年轻人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33岁的城阳小北曲村农民纪立柱不仅为自己的父母投了保,也为自己和爱人投了保,他说:“人总是要老的,不参加保险,老了要后悔的。”
  后顾之忧没有了,家庭矛盾减少了,老年人开始安享晚年。其实,各年龄段的农民各算自己的账,谁算谁高兴。一位40岁的村民,按缴费20年计算,个人共需缴费5400元,区、街道办事处、村将补助10800元,到60岁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近300元;一位18岁村民缴纳到60岁,按现在比例计算,到领取年龄时,每月可领1642元。
  “从根本上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社会稳定了。”城阳区街道办事处主任高尚伦深有感触地举了许多例子。街道办事处要建设一条城区中轴线和一条马路,涉及到小寨子村的拆迁,与村里谈了多年,村民就是不同意,工程开不了工。今年9月,区里实行了新的养老保险办法后,10月就开工建设了,同时,涉及11个村5万多人口的下一步旧城改造也在顺利推进。
  “规范了农村土地出让金、土地租赁费和厂房租赁费‘三项资金’管理,村民放心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负责人说,这些资金按比例划入专用账户,用于缴纳村集体养老补助费。村、街道无人敢随意动用或挪用。“这下可好了,钱怎么用的,俺们都知道,心里踏实了。”村民们心直口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