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让社区更温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9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让社区更温馨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李杰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陇海马路街道办事处紫荆社区的郭庆兰大妈,如今的生活可比以前充实多了。自从去年9月社区文化网站开通后,郭大妈就迷上了电脑。郭大妈是个戏迷,她说:“以前看戏又跑路又花钱,现在社区有了网站,鼠标一点,想看啥戏看啥戏,方便多了。”郭大妈有个儿子在加拿大。前几天,她把自己的照片扫描后,通过网络传给儿子,儿子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看见您老这么精神,我就放心了。”
  管城区不少居民跟郭大妈一样,既是区里开展的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参与者,更是这项活动的受益者。
  老城区为文化生活贫乏所困扰
  管城区是河南省3个回汉聚居的民族区之一。如果从“城”的概念说,在我国大地上,管城完全可以称为最古老的城邑之一。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册封其弟姬鲜于管国,以城为廓,管城这个名字就存在了。3000多年的风雨历程,管城积淀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管城区一度却为文化生活的贫乏所困扰。区委宣传部一位“老管城”向记者介绍:全区30多万人口,原来只有一个面积约3亩的公园。在推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全区122个居委会大多数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居委会的证明、公章等都在居委会负责人的包里装着,有人戏称此为“提包居委会”。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变得愈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城市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文化在城市的最基层出现了断层现象,迫切需要有新的方式和途径来弥合这种文化断层现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陇海马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龚广臣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办事处总人口近5万,却有两个“多”:一是离退休人员多,有近万人;二是拆迁安置人数多,有近两万人。离退休人员离开单位后,他们的晚年生活怎样才能充实起来,这个问题需要社区来解决。拆迁安置户到了一个新地方,环境变了,原来热闹亲近的邻里关系没有了,需要社区出面来为他们营造温馨的环境。这样看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不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文化进社区引开社区文明花
  从2001年开始,管城区抓住城区全面推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开展文化进社区纳入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多方筹集资金近1000万元,新建文化阵地318个,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广场文化、教育学校、文化沙龙、读书会、读者俱乐部、文化网站等多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进社区活动红红火火开展了起来。
  管城区现在有大小广场和街头游园40处,52个社区也都建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场地。每天的早上、晚上,在全区的大小广场上,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居民在观看戏曲表演、扭秧歌或跳健身舞。借助这些广场、游园,管城区每年都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批驳“法轮功”邪教、抗击非典和“三讲一树”活动中,各社区自编自演了一批快板、相声、小品等节目,通过层层筛选后到各社区广场巡回演出。这既教育了群众,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城东路街道办事处与郑州市新华书店联合创办的硝滩社区读者俱乐部,拥有藏书2万多册,期刊杂志200多种,音像制品3500多套。社区居民只需要花50元钱,就可以看一年的书刊杂志。由于俱乐部环境优雅,又在居民的家门口,所以许多社区居民一有时间就到俱乐部“休闲”。社区的中小学生放学后,也都喜欢在俱乐部写作业、读课外书,把这里当作“第二课堂”。目前俱乐部会员已发展到3000多名,硝滩社区50%以上的居民都加入了俱乐部。
  社区文化网站是管城区的一项创新工程。在没有固定模式可仿照、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管城区建成了一个一流的社区文化网站。网站设有社区简介、办事指南、生活知识、便民信息、百姓心声、影视频道、图书阅览、戏曲点播、文明创建等20个主栏目、800多个页面。“文化进社区”活动搭上网络这个快车后,为全面提升社区文化品位、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供了新的渠道。
  全面小康离不开文化的小康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管城区文化进社区活动迈出了可喜步伐。北下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魏建国深有感触地说:“文化进社区活动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群众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党和政府的威信在社区树起来了,形象在社区立起来了。”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贵欣说,文化进社区,激活了社区消费这个大市场,使文化产业继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后,成为管城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近年来,管城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幅,文化建设功不可没。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近年来一直位居郑州市12个县(市)区之首。在管城区这块土地上,目前聚集着162家外资企业和8000多外来商户,他们对管城区经济贡献率高达3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