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目前上海有3800人持有高级技工证书,对于1.28万人的市场需求来说,还是太少了——“蓝领”稀缺困扰“中国制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2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目前上海有3800人持有高级技工证书,对于1.28万人的市场需求来说,还是太少了——
“蓝领”稀缺困扰“中国制造”
本报记者 王有佳
  张季勇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前学院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他与上海宝钢集团签订了用人合同,将作为技术骨干派往生产第一线。虽然这个岗位在一般人眼里是个“蓝领”,但张季勇已没有了3年前的犹豫。3年前他高考落榜,选择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还有些无奈,而现在的他却满怀豪情地说: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只要好好干,在车床旁一样可以干出名堂。
  260个位置虚席以待,厂长赶十多场招聘会却一无所获。为解燃眉之急,上海有企业不得不从日本引进失业以及退休的高级技工
  有着张季勇这样想法的学生并不多。在人才招聘会上,手持学历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是冲着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的岗位去的,应聘者之多让企业挑花了眼。而与这些“白领”、“金领”岗位相比,“蓝领”岗位则门可罗雀,应者寥寥。
  “现在想招聘个好技工实在太难了。”青岛市林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林深有感触。他的企业最近准备上马汽车轮胎钢连线项目,市场前景广阔。但是,项目定下来了,生产技术骨干却还没有着落,因为国内掌握此项生产技术的不过区区十来个人,在青岛更是屈指可数,公司为此陷入了“有米下锅却愁无巧妇”的无奈。
  杭州汽轮机厂的数控机工有260个位置虚席以待,厂长赶了十多场招聘会,还是一无所获。广东鹤山精联印刷有限公司日前以6万至10万元的年薪在杭州急招一名印刷高级技工,可等了一个上午,也没有一个人前来应聘。在“童装之都”浙江织里,许多企业老板整天守候在车站附近,高价招聘能基本操作纺织机械的外地打工者。仅数控类技术人才,在上海的缺口就达9000人。为解决燃眉之急,上海有企业甚至不得不从日本引进失业以及退休的高级技术人才。
  据统计,我国城镇的1.4亿名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半壁江山。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占35%,而高级技工只占到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比例相去甚远。这一缺口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更大量集中在电子信息、环保工程、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据悉,仅我国软件行业的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2万人。
  干部和工人身份不同,待遇有异。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虽然企业抛出了高薪“绣球”,但不少学子仍然无动于衷。教育专家认为,这不仅与观念有关,也与制度有关。
  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员工被划分成干部和工人身份。身份不同,工资、奖金、住房分配等福利待遇也存在差距,这是导致“蓝领”乏人问津的一个原因。即便在外企,许多人观念中的“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鸿沟一时也难以逾越。但是,在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许多在设计生产第一线的硕士、博士被统称为worker(工人),他们并不觉得难堪。
  上海阿尔卡特贝尔有限公司曾招过7名大学生到生产线上,但没过多久,他们都离开了。该公司生产行政人事经理薛宇说:“因为他们不太安心。分在生产线的员工看到分配到研发部的同学就会心理不平衡,认为同样是大学毕业,怎么人家可以是‘白领’,我却要跟工人们一起干活?”他认为,这种观念源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
  “工字不出头”,“当技工没出息,干得再好也是个高级蓝领”——这几乎是社会对技工最普遍的看法,也直接导致了高级技工的短缺:目前上海仅有3800人持有高级技工证书,相对1.28万人的市场需求来说,还是太少了。面对中高级技术人员每年50%的需求增幅,企业对技术工人已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在经济发达国家,高等实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分布呈金字塔形。而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却是一个“倒金字塔形”
  其实,不少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对职业教育抱有成见。在他们眼里,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另外,我国现行的学生分流政策比较倾向于普通教育。初中毕业后,考分高的进入普通高中,考分低的则被安排进入职业高中。这就难免给人造成“普通教育优,职业教育劣”的印象,不少学生和家长把进职业学校视为无奈的选择。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大学毛入学率已达到或超过15%,提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参照工业发达国家经验,进入这一阶段的教育主体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并非普通高等教育。这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培养精英型人才不无关系。
  “必须重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处的许涛说,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专门人才中,高等实用型人才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数量比大约是4∶1,呈金字塔形。而在我国,源源不断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却是一个“倒金字塔形”。
  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全国已有386所中职院校改制为高职院校,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也分别比改制前增长了8倍和6倍。上海教育部门还率先推出了“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计划。规定职业技术院系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必须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由于“双证书”专业完全因岗而设,所以毕业生特别受欢迎。包括张季勇在内的首批取得双证书的80多名毕业生,发证当天就被宝钢、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等多家大企业一抢而空。
  只有当更多的学子开始主动选择“蓝领”岗位之际,当高级技工拥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蓝领”稀缺才不再是困扰“中国制造”的一个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