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现实精神与大地情怀——评电视剧《希望的田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1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

现实精神与大地情怀
——评电视剧《希望的田野》
张未民
  舒展起伏的辽阔东北大地,在悠扬明朗的音乐中撑开了诗意的镜像空间,地垄上阳光跳跃、绿叶蓬勃。电视连续剧《希望的田野》以其田野大地的情怀一次次地拥抱了观众……大地的意象久久挥之不去,那是一种令我们颇为感动的大地情怀,是电视上久违了的一种来自旷野的召唤,是来自田野的农风。
  该剧在央视播出期间正值“两会”召开,“三农”问题作为“两会”热门话题,自然与其构成了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电视剧所展开的一片辽阔田野,所烘托的质朴农风,所敞开的大地情怀,所表现的民生场景和农村问题,与“两会”期间的时政舆论和社会心理融在一起,凸显了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想这是当前中国电视生活中除新闻纪实类节目以外难得一见的电视文艺与社会时势及其观众心理相互契合呼应的一个成功案例和景观,值得电视艺术从业者玩味。在这里,如果用问题意识的敏锐、主题观念的高度、配合把握的积极、及时等来解释这部电视剧的逢时而生和现实成功,或许不是不可以,但却肯定是苍白无力的。我想最重要的也许要从东北这块土地,从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几十年来所浸泡和养育的一批谙熟东北乡村现状和农民心理及其思维语言方式的艺术创造者身上来寻找解释的原因。因此,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东北大地和田野所赋予这批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们,无论编剧、导演、演员还是剧组其它部门的人员的大地情怀,那些艺术的灵性和生活的感悟,那些连绵的叙事和随处风生的幽默,那些农事的艰辛和日子的坦荡纷杂,都来自东北大地的滋养和熏陶,已凝结为他们与生俱来、自然释放的情怀,凝结为《希望的田野》中贯穿全剧的大地意象和民生眷爱。对他们而言,对该剧而言,这
  不是什么电视美学,而毋宁就是一种本土本色的生活美学。
  《希望的田野》展现了当代农村现实的真实状况一角。如今众多的电视作品的大众叙事模式化渐成熟套,类型化的情节和人物既安全又吸引观者,明星化的演技则炫耀着才情和圆熟,但所有这些无不造成对现实的遮蔽,《希望的田野》不是这样,这里没有两角或三角恋爱的纠葛,却三个男人一台戏,徐大地、华乡长、丁秘书构成一个戏剧核心场景的张力三角,各具性格地吸附和整合了秀水乡对上对下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使一股发展的力量辩证地向前推进。这里似乎也有改革/阻力、清官/贪欲的影子,但却被一种真实的复杂情境所颠覆,而回复于生活本身的泥沙俱下,徐大地既满腔热情又很无奈,既有坚持和拓展又有周旋和变通,生存的矛盾集中在他的性格和行为中,使他既积极有为而又没有模式化的改革者和清官的高度,真诚使他光彩,而权宜智谋使他黯然,虽然他身上永远掩藏不住清廉有为的本色热情,但他的凡人凡相,他的“不装”的品性,都使他以五尺之躯而集中显露出这个社会转型期的人的复杂性,揭示了当代农村基层干部的一种真实的生存状态。然而总体上他是积极而有热情有光彩的,相比之下华乡长有更多的个人得失和官场算计,而丁秘书则居于两人之间。好在三人协调起来,由于徐大地的积极性格的支撑挺住,他们在面对秀水乡这块土地的发展上,在本质上尚能达成一种主导的一致,因此秀水这块土地上尽管风雨坎坷,却总有发展的希望鼓舞着乡亲们和观众们,希望的田野总有希望,这也是一种真实。至于修路这个核心的情节似乎落了写改革项目的俗套,但作者的真正用意却是用此来托出“机动地”的焦点,并以此展现了一连串的正告与诬告、升迁与压制、丑恶与善良、暗算与智斗等种种故事,作者就那样不动声色地一件件串起来,展现了农村社会的一种立体可信的真实,一种乡村生活流,一种现实。
  这部电视剧从叙事到主题旨向,甚至从导演到表演,恕我直言,它都不是精雕细刻的,它除了生活,还是生活,就那样自然地杂陈着流淌,既有生活本质的前进方向,也有大地情怀的热望,又有生活本身的全部复杂性。真诚的大地情怀让我们充满希望,而严峻的现实精神则使我们警醒而又彷徨,而为了希望彷徨过后就不再彷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