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全面开发前夕的海南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2-10
第2版()
专栏:

全面开发前夕的海南岛
陈浚
一提起海南岛,人们就会想到:那里的人民有过光荣的革命历史,曾在孤岛上坚持斗争20多年;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几年来,黎族苗族自治区的工作发展很快;那里是祖国南方的屏障,国防前线。可是,许多人对于它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处的地位,还是不够熟悉的。
海南岛蕴藏着丰富的热带资源,宜于发展几十种热带经济作物。其中有国防的战略物资和纤维作物:橡胶、剑麻、蕉麻、番麻、海岛棉、爪哇木棉;有贵重的油料作物:椰子、油棕、蓖麻、油海棠;有重要的药材、饮料和香料:奎宁、槟榔、沉香、咖啡、可可、胡椒、香茅草;有鲜美的果品,椰子、菠萝、芒果、香蕉。还有许多珍贵的木材,那里是鱼盐的盛产地,西边的北部湾是世界四大鱼场之一,莺哥湾盐场可年产50万吨。岛上也有品位高达60%到70%的富铁矿,多种有色金属和水晶矿。海南岛不只是我国唯一的一块热带土地,并且也是目前社会主义阵营中一块少有的土地。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它的每一寸土地。
热带地区有许多好条件,但是,并不是可以不用巨大的代价,垂手向大自然取得所需要的一切。自然灾害和历代反动的统治,长期折磨着海南岛。据“广东气象、地震史”记载,从1420年到1860年之间,海南岛曾遭到大风、大水、大旱等灾害136次,最大的一次旱灾持续了11个月。元、明、清三代的统治者,对海南岛人民大举用兵十几次,有一次战争持续60年。天灾人祸,使宝岛变成统治者们所说的“虫蛇之穴”。唐朝诗人李德裕的诗写过:“崖州在何处?生渡鬼门关。”海南岛成为一个流放罪犯的监狱,宋朝诗人苏东坡得罪以后,就被放逐到海口。随着人民革命的胜利,海南岛上已经消灭了“人祸”,可是要想从这个“常绿宝岛”里取出百宝来,我们面前还有着同大自然的一场激烈斗争。
按照海南岛的气候来说,冬季最冷的1月份,全区各地平均温度很少到摄氏10度以下的;而夏季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也很少有超过34度的,只有临高和琼山两县的绝对最高温度,才到过41度上下。海风的影响,使那里暑天并不比大陆炎热。因此,这里适宜於农作物的生长。水稻四季可种,甘薯、玉米、高粱、豆类等杂粮,一年可以三熟。但是,到目前,海南岛耕地的复种面积不到一半,而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低,水稻和甘薯(折谷计算)都只在160斤到166斤之间。全区500多万亩耕地产的粮食,还不足以供应270万人口的需要。为了调运粮食供应海南岛,国家一年要担负300万元的费用。这是别的许多自然条件和历史情况所造成的。
单纯从数量上来看,海南岛是不缺水的。全区全年平均降雨量近1,700公厘。一年的雨量估计有300亿吨。全区可耕地都开垦起来,只要30亿吨水就够用了。但是,这里年年闹旱灾。岛上雨量在地区和季节上分布极不平衡,加上河流都是发源在中部山地,从四面八方泄入大海,坡度大,河流短,入海快,下了大雨就闹水灾;不下雨,就闹旱灾。海南岛的早造田,一般都在春节前插完秧,这样早插秧。对稻子生长并不利,可能遭到北方寒流的袭击,但是过了这个时候,秋季积下来的水干涸了,流尽了,过了春节,就会插不上秧。
海南岛的台风季节特别长(5月到11月)。最近的50年里,每年平均遭到台风袭击4次到5次。1910年就遭到10次台风。台风能带来雨,对于常闹旱灾的海南岛,还是不可少的;一般的,8级以下的台风,利多害少,10级以上的,就会造成灾害。
海南岛解放以后,党领导全区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尤其是同风灾、旱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55年,海南岛人民就是在同延续8个月的旱灾和一次12级的台风的紧张斗争中过来的。单是水利一项,到1955年上半年为止,就兴修25,000多宗,可以灌溉近80万亩。粮食产量逐年增加,1954年的总产量达到14.6亿斤,比抗日战争以前(1936年)增加49%。1955年,在占全区人口总数80%以上的汉族区,又出现了合作化的高潮,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近1万个,少数民族地区,也面貌一新,那种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已经快看不到了。毛主席关于进行全面规划,加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给予海南岛人民以新的力量,海南岛已经处在进行全面开发的前夕。
在开发海南岛的问题上,几年来,并不是没有过曲折的。
记者访问了设在澄迈县的一个国营福山农场。这个农场的前身是属于广东省垦殖局的一个农业机器站。建站的头两年,曾在这里开了荒,试种过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由于一些技术问题和自然条件,遭到了失败。可惜,当时并没有认真接受失败的教训,却把过错都记到“山高、地瘠、风大、水少”的自然条件的账上,于是,决定要把这个站撤销。在这个时候,党纠正了这种没有远见的悲观论者,指出了应该而且可能继续办下去。究竟怎么办下去呢?当事的人思想上是混乱的。在这样的地区能发展什么作物呢?在这个时候,中共海南区党委的前一任书记来了。他同农业机器站的领导工作人员一起访问了当地的农民。他们很快地发现了就在农业机器站的附近,有全岛著名的咖啡园,有上海一个化学公司专设的香茅园,也有一个私人的剑麻园。咖啡是重要的饮料;剑麻是耐腐、耐碱、耐磨擦、拉力强并且在干湿情况变化下伸缩不大的硬质纤维作物,用途广,经济价值高,被美帝国主义列为禁运物资的战略物资,香茅是提炼香料的重要原料。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使垦殖工作人员懂得了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垦殖方针。1954年这个农场建立起来,就以经营剑麻、咖啡和香茅草为主,兼营其他农作物。建场的第二年(1955年)农场的收支已经相抵,预计1956年就可以获利15万到20万元。福山农场的发展显示了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发展的无限前途。
记者也到了临高县多文乡。这个乡的多文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4年建立的。社员是46户贫农和中农,耕地393亩。1955年春季,战胜了旱灾、风灾和虫灾,战胜了保守思想,初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革,兴修了水利。他们创造了全区最高的单位面积产量。1955年早晚两造共收了180,092斤稻谷,比1954年增产58%。其中晚造的63亩丰产田,单位面积产量达到640斤。社里产量最高的一块1.27亩的丰产田,两造的收成达到每亩1,568.7斤。去年12月下旬,社里已在忙着积肥、修水渠。一块准备由双造改三造的水田,已经犁过,就要插秧。多文社增产的事实,大大鼓舞了全区农业社开展千斤亩、千斤社、千斤乡运动的信心。海南岛农业的潜力也是无限的。
中共海南区党委已经初步确定了开发海南岛的方针:在粮食自给略有敷余的基础上,以国营农场带头,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在全岛5,000万亩土地上,要充分利用其中三分之一的可耕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其余的植树造林。为了实现这个开发计划,除了广泛使用农业机器以外,至少还要移入140万人。全面的大规模的勘察工作,已经从1955年12月开始了,要在4个月内拟订出综合、全面、长期开发海南岛的初步规划。这是海南岛空前的大事。区党委把这一个工作当成了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并且要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来战胜自然。在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把成亿吨的水拦蓄下来,从根本消灭旱灾和水灾!海岸防护林、水源林、农田防护林,将组成3,000多万亩的严整的防护林网,会使横扫千里的台风不得任性!将使剑麻园、咖啡园、椰子园、甘蔗田遍布全岛!将使千万亩良田一年三熟,地尽其利!随着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可以想见,海南岛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卫生事业,以及海内外贸易,都将有相应的发展。海南岛将成为热带经济作物的基地,渔业和盐业的基地,也将是重工业的原料基地之一。海南岛全面开发的规划,将为海南岛人民找到幸福的源泉。(附图片)
海口市 洪克摄 (中国青年报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