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能力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3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能力建设
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
  主要观点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它对党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指导是与时俱进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向全党提出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它表明我们党不断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新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把握的新自觉,对哲学实践的新自觉,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唯物史观上指明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科学地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将其作为进一步建设的起点。十六大把总结党成立以来的所有历史经验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基础。自觉地在执政条件下调整和改革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有关部分、环节乃至体制,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任务。这种调整和改革,在我们党执政初期,有成效也有曲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进而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结论,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则确定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原则,并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以此来推动科技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深入,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改革更加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更加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表明我们党对历史发展基础的认识达到了新的自觉。
  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自觉地在执政条件下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文化创新,活跃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任务。在民主革命时期,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要求,并在执政后为我们党所坚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科学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任务。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党认识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时代需要,进而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和多样性。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制定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强调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这表明我们党对历史发展条件的认识达到了新的自觉。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自觉地在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发展人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切实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任务。在十六大报告中,党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阐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这表明我们党对历史发展动因的认识达到了新的自觉。
  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必要条件及内在动因的认识所达到的新的自觉,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唯物史观上指明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上指导执政能力建设实践
  在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我们党还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时期,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指导实践的重大命题,并在执政前夕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坚持拒腐防变,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本领,强调从作风和本领上提高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党的思想路线发展成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际上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才能确立的重大命题。这个时期,我们党还从权力和体制上强调了执政能力的建设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历史方位是中国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积极应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所带来的挑战,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指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发展成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而提出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重大命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了深刻阐述,指出必须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与此相联系,强调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并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能力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把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观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其互动关系,观察对外开放条件下世界经贸、科技、政治等的快速发展变化及其对国家战略地位的影响,对重大现实问题从全局上进行理论思考和战略思考,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第二,必须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国际分工的利益重组机遇,利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机遇,从外部获得新的市场、新的资源和短缺的生产要素。同时,努力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和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办事,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要有充分估计和应对准备,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三,必须把正确运用国家多方面、多层次的职能和充分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妥善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沉着应对国内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四,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按法定程序由党委向相应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正确处理党依法执政、实现政治领导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领导、支持和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第五,必须把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一起来,立足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协调各方关系,统筹各项事业,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也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执政能力建设,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真理和价值统一上成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是衡量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
  在党的历史上,延安整风、真理标准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形成,表明我们党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党的理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并不断达到哲学的新自觉。延安整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着重从认识论上解决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为此,毛泽东同志还说过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重大的新的自觉。真理标准讨论,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一次历史意义重大的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着重解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又是“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合理地评价实践标准,必然要求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次极有价值的新的自觉。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形成时,党已经完全提出了衡量实践合理性(合目的性)的标准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衡量认识真理性(合规律性)的标准问题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唯物史观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在动因的统一。同时,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价值和真理也是统一的,“三个代表”尺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其中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都包含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要求,即都要求既合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又合乎人民利益和人民愿望。在这里,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是统一的,而达到价值目标的行为也要合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具有更丰富的价值内涵,也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它要求:第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合乎执政规律,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坚持执政为民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以体现“三个代表”。第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合乎人民意愿,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的统一;保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以体现“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进行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论。它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当然也包括把必然要求和必然结论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以不断检验、总结和评判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使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地达到新的自觉,进入新的境界。(执笔:潘叔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