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9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
张其仔
  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这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何重要作用?
  答:市场秩序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已经很大,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仅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小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市场竞争秩序的好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让市场是相对有效率的,而市场效率的基础就是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只有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市场中的无序竞争现象仍比较严重。不良的市场竞争秩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能否建设一个符合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的竞争秩序,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消除深化改革的体制性障碍,从而推进改革进程。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0%以下上升到目前的40%以上,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从国际贸易的历史看,很多国际贸易磨擦都和市场竞争秩序有关。由于市场竞争秩序关系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国际经济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关于市场竞争秩序的争论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够对世贸组织有关的竞争政策、本国自身的竞争政策以及国家之间的竞争政策进行综合研究与运用,同时通过主动调整国内的市场竞争制度,积极参与制订和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就会削弱一些国家继续把我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理由。因此,加强市场秩序建设,对于促进出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个统筹”也应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准则。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准入的管制;最大限度地推进价格市场化进程;在减少政府行政审批范围的同时,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第三,改革政府管制方式,调整管制内容,强化社会性管制。政府管制的内容应从突出经济管制向社会管制转化,加强环境管制,保护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困难群体的利益。同时,政府的经济管制应从强调管制过度竞争向强调反垄断的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对自然垄断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形成合理的市场监管体系,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竞争秩序的协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