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清明过后话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7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清明过后话新风
柳晓森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亲友的哀思和怀念。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哀思怀念当然必要,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也必不可少。
  据报道,在西南某地,所卖的祭祀用品,除了香烛、冥币,还有为数不少的酷似“洋娃娃”的“女性”小纸人:披肩发、红嘴唇、柳叶眉、时装包。摊主介绍说“这是让老祖宗享受的小姐”。这些媚俗低级、是非不分的现象,令人不齿,对当事者和整个社会都是极其有害的。
  可喜的是,在我们大力倡导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人们在陵园公墓扫墓时,放鞭炮的少了,不烧香不化纸的多了,取而代之的是美丽的鲜花。有的甚至什么也不带,用毛巾将墓碑仔细擦一擦,一家人在墓前静静坐一会便离开。网上扫墓也悄然兴起,一些新的祭拜方式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放弃烧香、烧纸的祭祀习惯,用文明的方式缅怀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不失为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与此同时,我国殡葬改革的推行,节省了大量的耕地,但是“入土为安”的思想仍然扎根在个别地区和一些人脑子里。据报载,在南方某地,由于土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每年“消失”几百亩良田,用去的上好木材达上千立方米,还有植被被破坏。笔者曾经到过冀南邯郸的赵都陵塔园,在这个占地面积只有50亩的现代陵园里可以安放6万余名逝者的骨灰,单单这一点,就可以节省土地800多亩。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的状况,不允许再让“死人占着活人田”了。
  清明虽过,我们对逝者的思念不会停止,更对文明、健康的做法和风尚叫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