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海鱼之谜——南京海关侦破冻海产品走私亿元大案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9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来自打击走私一线的报道

海鱼之谜
——南京海关侦破冻海产品走私亿元大案纪实
王戈 景屏
  日前,南京海关侦破一起案值高达4.6亿元的特大冻海产品走私案。其中,仅以王刚为首的走私团伙涉案案值就达1.5亿元,偷逃税款约2000万元。带鱼、黄鱼、墨鱼,这些美味的海鱼成了走私分子牟取暴利的工具。11月26日,经镇江人民检察院批准,王刚等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传真机上的秘密
  近年来,在海关强有力的打击下,明目张胆的闯关走私被低报进口货物价格所代替。
  敌变我变。海关人员一方面加强对进口货物价格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开始对前一阶段的进口货物进行排查。2003年4月,进口冻海产品的价格疑点进入了南京海关缉私局的侦查视野。
  2000年到2003年,江苏进口冻海产品有1.2万多吨,而镇江、苏州地区的4家外贸公司的冻海产品进口量就占到全省的85%以上。
  侦查工作从镇江某外贸公司入手。在侦查中,缉私人员发现,一个名叫王刚的人委托镇江外贸进口冻海产品,生意做得很大,进口价格十分可疑。6月5日,在上海,缉私警察将王刚堵在了他的住处。
  在别人眼里,29岁的王刚素来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他经手的事情,别人很难说得清楚。这给案件的取证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从海关提供的近3年来的报关单证来看,王刚办理的各种手续一应俱全,单单相符。如果说这些合同、发票有可能都是精心伪造的,那么证据在哪儿?
  来往的函电,电脑中的文件,缉私警察把王刚办公室和住所能查到的所有文字材料都梳理了一遍,但一无所获。难道“狐狸”就真的没有“尾巴”吗?
  在王刚住所的角落里,摆着一台落满灰尘的老式“BROTHER”牌传真机,这种机器早几年就已被淘汰了。一名侦查员突然对这台机器发生了兴趣,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了机身,卸下滚轴上一卷食物保鲜膜大小的黑色色带,展开对着阳光一照,上面竟有密密麻麻的打印过的字迹。这些字迹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侦查小组立即将这些蚂蚁一般大小的字迹用20多卷胶卷拍摄下来,而后一一辨认分析。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字迹都是国外发货人传给王刚的进口货物的原始数据。
  按照进口货物的正常程序,即使一票货物的规格、价格被修改了,但货物进口的时间、箱号却修改不了,可以根据这些线索查找到所对应的报关单证。传真机上的价格与王刚所申报的价格一对比,有明显差异。“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
  案中有案
  在王刚的抽屉里,侦查员发现了许多船务公司的空白提货单。而在王刚的电脑里,侦查员又发现一组排列格式奇怪的文档模式。侦查员将文件用A4纸打印出来,与空白提单叠在一起比对,文档每一栏的位置正好能填入空白提货单。难道王刚在制作假提单?
  在检查中,一份奇怪的《结算单》同样带出了疑问。上面记载着与浙江雷奥公司的滞港费、码头费、清关费。联系人是林捷。雷奥是什么公司?与王刚之间有什么业务往来?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专案组决心一查到底。
  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侦查员迅速控制了林捷。林捷的交代揭开了案中案的内幕:
  雷奥公司是一家经批准从事远洋捕捞的渔业公司,按国家政策,专业渔业公司在公海和境外海域捕捞的鱼类进境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而王刚正是利用这点,把从印度购买的海鱼乔装打扮成雷奥公司在缅甸海域捕捞的海鱼,逃避海关税收,与雷奥公司做了一笔笔“腥臭”的交易。
  按照有关规定,雷奥公司只能在缅甸海域进行海洋捕捞作业,进口报关时必须提供发货港为缅甸或途经港口的海运提单。王刚要改变进口海鱼的原产地,关键环节就是在海运提单和电子舱单上造假。
  现已查实:王刚把从印度所购海鱼发货后,故意将发货的印度港口改为“新加坡”,并将海运提单的通知方改为“浙江雷奥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由林捷根据这份假提单填写《免税证明》。王刚持林捷寄来的《免税证明》连同报关单、假提单、装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等单据报关进口,逃避海关监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