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9
第15版(理论专页)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谭仲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是历史文化名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和重大任务。
  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般而言,人们对一个地方或一座城市的了解,首先是从对其文化的认识开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发展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继承、创新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底蕴包括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众多的历史文物、深厚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城市建筑、人文景观、地域文化、民间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礼仪风尚等方面。这些要素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内涵,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创造与弘扬城市文化,既表现为塑造城市的外在形象,还表现为营造城市浓郁的文化氛围,培育高素质的市民群体,形成良好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使文化深深地融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了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先进文化既是文化教育科技发达的的标志,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核心,更是活跃的文化生产力。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不是孤立的,它既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城市品位的核心是文化。因此,需要营造先进文化的发展氛围,为推动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理想信念、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应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这一点上,奥地利的维也纳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维也纳音乐会经久不衰,举行音乐会的金色大厅让人流连忘返,并非仅仅是金色大厅本身的影响,而是因为那里的演出经过多年积淀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多因素综合效应,既是城市人文精神的发扬,更是城市形象的展示。怎样使历史文化名城诸多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效应得到有效发挥,充分展示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地域风情,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是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一些城市在规划中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景观美,大量建造人造景观,使一些很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遭到破坏,这是十分短视的。其实,真正的美是自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是十分难得的财富,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与其花钱造景,不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决不能简单化,照搬照抄,主观臆断,而应遵循规律,尊重科学,以展示和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为基础。
  通过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和影响力
  近年来,长沙市在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长沙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城市品位得到提升,社会风尚逐步好转,人的素质不断提高。
  注重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作用。通过大力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以拓城、通路、增绿、添景为重点改造城市面貌,使古城长沙焕发出新的生机。建设绿化广场、风光带,为城市增添了新的城市景观;开展一系列弘扬优秀文化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素质;进行大规模的、有声有色的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卫生城市、精神文明先进城市的创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注重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重点开展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建筑、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地域文学艺术、民间风物等的保护和开发。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一批品位高、规模大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长沙新的经济增长点。
  注重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近年来,长沙加大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历史文物、近现代标志性建筑、历史区街、自然景观等的保护,先后公布了两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16处。
  注重在建设和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和历史区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突出抓了“两岸(湘江两岸)一洲(橘子洲)一山(岳麓山)”自然山水景观的保护,并注重其建筑的合理性、文化特色及与历史文化建筑的协调。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划分了绝对保护区、景观保护区、建设协调区三级界线,明确保护要求。对历史文化区街进行了重点保护。着重建设了湘江大道风光带、潇湘大道风光带,并对两旁的建筑实行控高,做到景观自然协调。
  在不断探索中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制定高水平、有远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必须着眼长远。遵循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土地合理利用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自然山水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城市文化特色景观的创造相结合的原则,认真科学合理地编制好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构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框架。
  把文化融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把文化融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一是用文化引导规划。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规划一定要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洲城的特点,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二是把文化注入建设。城市建设、城市建筑,包括广场、雕塑、桥梁、公用设施等都要注入文化的内涵,体现独特的个性魅力,用文化感染人、吸引人。三是以文化提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突出抓好以“两岸一洲一山”滨水区为核心的风光区建设,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和风貌。山、水、洲、城是长沙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要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地建设好两岸一洲一山,做到科学规划、逐步推进,把每一个景观都建成精品。保护好岳麓山自然景观,建设好湘江风光带和桔子洲,真正把两岸一洲一山建成长沙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长沙的文化资源优势。一是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力度,包括对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基地、文化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提高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特别是要把一些标志性建筑作为精品来建造,使每项设施都成为一部不朽的作品。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长沙文化名牌产品。大力挖掘长沙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文化作品。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两个效益相结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长沙的文化产业。
  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大力弘扬长沙深厚的人文精神,用先进的文化来鼓舞人、凝聚人。优先发展教育,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全民学习终身化,建立学习型城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提高国家公务员和广大市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制定有关政策,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利用各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和听证制,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紧抓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环节,重点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要求的高层次人才。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作者为湖南省长沙市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