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酒泉盆地的石油勘探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2-14
第2版()
专栏:

活跃在酒泉盆地的石油勘探队
本报记者 康伟中
在美丽、富饶的甘肃河西走廊酒泉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石油。
为着开发这些石油资源,玉门矿务局地质调查处组织了包括地质、地震、重磁力、测量、浅钻、地面电测、水文地质、水文钻井和岩石物性研究的30个勘探队,共有1,000多名石油工业尖兵,正在以酒泉盆地为中心的周围约3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展开了地质普查、详查和细测工作。
去年4月,这支勘探队伍迎着塞外刺骨的寒风,越过雪山和冰河,来到了工作现场。在短短的8个月中,他们完成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调查,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1,000多公里长的地震剖面,1万多公里长的重磁力测量路线剖面,400多个点的地面电测,4,000多块标号的岩石物理专题研究,1万公尺的地质浅钻。截至11月底,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33.8%。1955年的成绩比已往任何一年都大。在酒泉盆地西部和玉门油矿附近,发现隆起的石油潜伏构造。经过和中国科学院配合的综合研究结果证明,在白杨河、大红圈和青草湾的广大地区内,是储油层分布地区。经过详查,对酒泉盆地以东地区的地质范围和结构有了充分了解,并发现有储油可能的构造,对合黎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相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勘探队还在马鬃山一带找到了铜、铅、锌、磁铁、赤铁和煤等丰富的矿产资料,给有关部门作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线索。
在工作中,苏联专家帮助他们建立了地面电测等地球物理勘探队、水文地质队和水文钻井队等队伍,培养了地质勘探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在地质工作方面,他们已学会地质构造图的绘制和研究,可以根据完成的构造图来分析各地质构造的形成历史。水文地质队和水文钻井队,在石油沟等地方找到了良好的水源,解决了工业建设的用水问题。重磁力队去年普遍采用了“先普查,后详查”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的质量。地震队采用“对比折射法”成功后,也给今后在地质构造复杂的酒泉盆地找寻潜伏构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酒泉盆地,四季气候变化无常。七月间,在戈壁滩上,白天要热到摄氏40度,晚间则冷到零度以下。勘探队员们忍受着中午的奇热坚持工作。在酷热的季节里,水是每时每刻都不可缺少的。但是,这里水很缺乏。当三零三重磁力队去马鬃山工作的时候,在大卡车上装载了8大桶水。从出发那天起,大家都不洗脸,不刷牙,每天喝水也实行定量供应。有一次,队伍翻过一个陡峭的山头,载重汽车上山有困难,大家就把大桶里的水倒到小桶内,从山下一桶一桶地背上山去。行军房和帐篷经常被七级、八级风吹倒。在这种时候,他们就急忙用棉袄和油布盖好仪器和图板,免受损伤。这些大自然所给予的困难并不能挫折勘探队员们的工作积极性。一零二普查队的队员们在由甘肃的安西到新疆的哈密一带进行普查的时候,整整走了800公里,在高山、沙丘和大戈壁滩里整整工作了四个多月。有一天,在猩猩峡以北的群山中,技术员张福顺和实习生借永昌偶然走到一个露出白垩纪地层的地方。他俩非常高兴,为了测量它的厚度和岩性变化,不知疲倦地一直工作到太阳下山。大队走远了,搬家的骆驼也把东西全部带走了。这一夜他俩就只好露宿在山野里,忍受着饥渴和刺骨的寒冷。第二天,队部派来的人才找到了他们。三○一重磁力队为了完成祁连山的剖面图,乘两辆汽车越过陡峻的祁连山到青海的俄博去。山上积雪融化,雪水沿着山沟奔流而下。山高路滑,汽车走不动,队员们就一齐动手,前边拉后边推,用石头垫车轮,帮助汽车爬上了层层高山。到了山上,重磁力仪器的三角架放不平,他们就用镢头刨平地面,保证了仪表的准确性,如期完成了任务。
勘探队员们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到哪里,哪里便洋溢着嘹亮的歌声。每到星期六,就烧起一堆野火,大家围着跳舞唱歌。没有鲜肉吃,就打野兽来炖。没有青菜,就动手拔沙漠上的沙葱。
地质勘探工作人员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东北、上海等地机械厂的工人们为他们制造了四缸柴油机、发电机;地质部派来的优秀的勘探队,协助他们普查;科学院年长的科学家热心地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工作。每到一地,更得到各族人民热情的接待,他们把自己的粮食、蔬菜拿来供队员食用,用自己的马、驴、骆驼来帮助载运仪器设备,并亲自带路,寻找水源。全国各地人民寄来的成千上万封的书信,也鼓舞着他们。
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队员们都成长起来了。去年新来的大学生和专科学生,大部分都掌握了野外一般的工作方法,能够绘制柱状的剖面图,测绘横剖面图,有的还能够熟练地绘制岩相古地理图。原有的技工经过短期的培养,一般都能掌握地质点的描述,丈量和绘制柱状剖面图,测定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等工作。1955年,由实习员升为技术员的就有98人,学徒,为技工的就有118人。农民出身的职麟德当学徒不到一年,不但掌握了仪器操作,还能领导一个组单独工作,在复杂的砾岩地区,创造了测点新纪录,成为一个优良的技工。(附图片)
这是在酒泉盆地活动的地球物理探矿队地震队的队员们正在掀动爆炸机,进行人工地震。新华社记者盛继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