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28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主要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形式多种多样,对其进行清晰的梳理和概括,有利于正确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内涵,有利于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创造新鲜经验,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重视研究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时代紧密联系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多学科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条基本途径和方法。
  ●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创新意识,在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与规律,深入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形式、方法及其条件,有助于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全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回答和解决各种新的课题,需要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获取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则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事实表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形式多种多样,对其进行清晰的梳理和概括,有利于正确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内涵,有利于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创造新鲜经验,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概括地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形式主要表现在:第一,全新理论、全新观念的提出。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新的阐释和说明,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观点、新理论。第二,对原有命题、原有观点的丰富和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探索新的发展规律。第三,赋予原有命题新的内涵,对原有命题进行新的解读,或者丰富其内容,或者发现其新含义。第四,对原有的成果进行新的组合,赋予其新形式、新风格。第五,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重新提出原已沉寂的命题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科学技术的创新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发现新原理、创造新理论、发明新方法是一致的,但科学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发明”,新技术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旧技术的消亡和被取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更多的是“发现”,新的发现和旧的发现往往同时并存,相映生辉。所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要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进行,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服务于现实,服务于时代。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正确的途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非常多,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方法可以概括为运用时代眼光来观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这种时代眼光体现了问题眼光、世界眼光和综合眼光的有机统一。
  第一,问题眼光。以问题为中心,重视问题的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时代紧密联系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都有极大的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方法,也是被人类发展史所印证的一条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与我们党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密切相关。历史证明,哲学社会科学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的过程。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
  第二,世界眼光。世界眼光,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用世界眼光来观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理论时,就是运用世界眼光来观察和认识问题的。
  具有世界眼光是当代世界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与信息化已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会影响我国,国内许多问题的发生也往往受到外部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资本的配置等等,都与世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具有世界眼光是学习和借鉴各国有益文化成果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曾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世界眼光能帮助我们扩大眼界,吸纳和学习国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已取得的成果,帮助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在更新的基础上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三,综合眼光。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学科的划分与实践中的多学科综合运用割裂开来,甚至形成了一些很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科学类型的划分上,人们一般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中,自然科学又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哲学社会科学分为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等。这只是一种认识论上的划分。人类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单一地由某个学科、某种知识在起作用的。这样一种认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存在。《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把这种思想进一步引申,可以说,只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综合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治理国家,才能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比如环境治理问题,显然不能仅仅依靠化学的知识,也不能仅仅依靠生物学的知识,天文、地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必要的。因此,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多学科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条基本途径和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
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从宏观上讲,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共同努力营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这就要求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探索、尊重探索、鼓励探索,坚决摒弃妨碍科学探索、束缚学术创新的观念和做法,把十六大报告关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尊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
  就微观而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转变学风。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使命感,有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勇于拼搏的精神。爱因斯坦讲过,对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为科学献身的价值观,这样,自然科学才能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样如此。其次,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不了解实践,闭门造车,就不可能感知时代的脉搏,体验实践的呼唤,更不可能创新。关注现实、理论联系实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第三,要有严谨勤奋的学风,注重学术积累,厚积薄发。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在学术功底扎实、占有资料详实、生活感受充实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才能达到理论的高度,取得创新的成果。要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出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第四,要有善于与他人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每个人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团结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在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第五,要有谦逊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把前人的成果、他人的成果学到手,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前进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