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信任与信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28
第9版(理论)
专栏:学者论学问

  信任与信用
  北京大学教授 厉以宁
  信任的意思是相信而敢于托付,信用则是指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可见,信任和信用关系密切。在鲁宾逊的一人世界里,没有信任问题。但后来他有了一个仆人,就产生了信任问题,如果他不信任他的仆人,他就没有办法在孤岛上生存下去。
  在物物交换时代,同样存在信任问题。一把斧头换一只羊,这把斧头会不会有质量问题呢?这就是信任问题。货币出现以后,就既有了信任问题,又有了信用问题。
  信用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和存在?因为社会生产需要信用。信用是跟选择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以从选择的角度把社会经济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全没有选择的经济,比如过去的计划经济。如果是严格的计划经济,一切都是指令的,给你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给你什么原料就是什么原料。这里面没有信用问题,你只能接受,没有可供选择的机会。
  第二种是充分选择的经济,这时候信用问题就会少一些,不那么严重。因为大家都有机会选择,都遵守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吃亏只有一次,我有可供选择的机会,如果你这次欺骗了我,我下次就不找你。西方有一句谚语:他骗了所有人,结果他发现他被所有人骗了。只要有充分的选择,就会抑制失信问题的发生。
  介于前面二者之间的第三种是不充分选择的经济,有一点儿选择,又不是充分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信用问题最为突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失信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制了,有比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但改革又没有完全到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最重要的问题是政企还没有完全分开,所以赖账的问题就出来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是国家的,贷款不还你也没办法。这种情况并非为中国所独有。比如历史上的西欧,在封建社会典型的庄园经济情况下,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农奴对领主有什么选择余地?没有。那时候有社会信用问题,但不是非常突出。后来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候,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情况下,既不是充分选择的经济,也不是完全没有选择,再加上法制不健全,所以信用问题就出现了。
  可见,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有更充分的选择。那时,信用问题还会有,但不会像现在这么突出。当然,法制建设也要跟上去。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信用问题自然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失信问题严重,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能发展起来吗?显然不能。
  我到西部考察的时候,当地的领导说,现在技术、人才大量东流,拦也拦不住。过去我可以卡户口、卡档案,但现在他户口、档案都不要了,你根本拦不住。怎么办?我说你可以在待遇上改善,或者生活上照顾等等,但你给的待遇不可能跟外资企业一样高吧?所以,西部要解决人才外流问题,关键是引进企业家,企业家来了,技术人员自然就跟来了。西部怎么吸引企业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解决好信任和信用问题,企业家信任你,他才会来到你这里。人家来了,你一定要讲信用。否则,来了也会走的。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引进外部企业,并积极发展本地企业,企业发展起来了,人才、技术也就来了。所以,关键还是要解决信用问题。
  在信用问题上还必须强调明晰产权的重要性。一些国有企业赖账,主要是产权不清晰。假如有一块公共牧场,可以随便放羊。牧民肯定多放羊,谁放的多,谁占便宜。但放的羊过多,把草吃光了,损失还是由全体牧民来承担。这就说明了明晰产权的重要性。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社会信用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