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科技助推闯三关——山东省金乡县发展大蒜产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29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科技助推闯三关
  ——山东省金乡县发展大蒜产业纪实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日前到中国农科院采访,得知第四届国际葱蒜类蔬菜学术讨论会将在我国召开,从日程表上看,本次大会除了在北京举行外,全体代表还要移到山东省金乡县接着开会。一个普通的农业县,何以有如此魅力?农科院的蔬菜专家说,别小看了金乡县,他们依靠科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大蒜产业,他们的大蒜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十户农家,八户种蒜;剩下两户,也都贩蒜。”这话形象地说出了大蒜在金乡的地位。其实,金乡大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但形成规模还是10多年前的事情。如今,全县80多万亩耕地,就有50万亩种蒜,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创汇数千万美元,占全国大蒜出口量的70%,这意味着金乡的蒜农、与大蒜相关的产业,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国际市场的压力。
  这几年,农产品出口屡有不顺,贸易壁垒花样翻新,金乡大蒜是怎么挺过来的?县委书记乔志猛说,招数就是紧紧依靠科学技术,用提高大蒜科技含量来突破市场关,用推行标准化种植来突破贸易壁垒关,用拉长产业化链条来突破效益关。
  提高大蒜科技含量
  有两件事让金乡人难以忘怀。1990年,因为出口受阻,金乡大蒜几乎变得一钱不值:一麻袋换不了一个烧饼。地头、路沟、农贸市场边上,被成麻袋倒掉的大蒜到处都是。
  2001年,因韩国大幅提高进出口关税,国内多数大蒜产区出口急剧下滑,大蒜价格一落千丈。国家有关部门派专人来金乡调查,结论出乎意料:金乡大蒜,市场不乱,价格不变。当年,金乡大蒜出口增加了150%。
  同样受国际市场影响,反差为何如此之大?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闯市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必须培育多元化市场。”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几年中,金乡县运用科技和市场的手段,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资数亿元,建立了优质大蒜繁育中心,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大蒜新品种金乡1号,引进和推广新品种200多个,举办大蒜科技成果博览会。同时还规划建设了10处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大蒜购销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每年经销金乡及周边地区的大蒜260多万吨,交易额80多亿元。
  3年前,宏昌果蔬有限责任公司还只局限于县内收蒜、存蒜、卖蒜,储存能力不过千吨,生意只是从这家冷库炒到那家冷库,挣来挣去都是金乡人的钱。1999年,公司开始拓展省外、国外市场,通过代理商出口大蒜6000吨,创汇240万美元;2000年,拿到进出口权后自营出口1万吨,创汇400万美元;2001年,出口2.37万吨,创汇1038万美元;2002年,出口3万吨,创汇1300万美元,市场拓展到44个国家和地区。
  宏昌的发展历程,就是金乡大蒜逐步完善、成熟的缩影。目前,全县共有700多座恒温库,储存能力达45万吨;24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了以宏昌、宏泰、东运为龙头的出口创汇企业群,它们在日本、俄罗斯、阿联酋、伊朗等国家设有分公司、办事处,在欧洲、美洲、大洋洲设立了20多个信息点。2002年全县自营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出口商品由4年前的单一大蒜出口扩展到20多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由10多个扩大到100多个。
  推行标准化种植
  在马庙镇咸古店村,村委会主任杨志说:“全村200来户人家,家家种蒜,而且都按日本客商定的标准种。去年实现了化肥、农药双
  减半,今年争取一点不用……俺村好些人都受过县里、镇里的培训,知道这是为咱农民好。”
  来到去年6月开始运行的金乡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人说,他们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分析仪器,能检测所有进口国已经明确提出的检测项目,就连欧盟刚刚提出的“氟草烟”检测也不例外。不符合出口标准的大蒜,休想从这里过关。
  2001年至今,金乡发动了WTO全民教育活动,印发《农业标准化知识问答》13万份、《无公害大蒜、瓜菜生产技术手册》10万份,举办农业标准化培训班20多期,培训技术骨干4000余人,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5次,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户宣传,使全县农民培训教育面达90%以上,建起了10万亩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
  近年来,先后有23个国家对我国大蒜提出特殊检疫要求,其中,韩国要求增加检测大约50种农药残留;日本由11项增加到52项;欧盟国家普遍要求检测45项,法国则高达103项……金乡大蒜全都顺利过关。目前,金乡大蒜平均蒜头在6.5厘米以上,亩产1300公斤,出口达标率超过98%。
  拉长产业化链条
  县委书记乔志猛说,提高大蒜科技含量突破了市场关,推行标准化种植突破了贸易壁垒关,而实现产业化发展,要过的则是效益关。
  在大蒜购销的带动下,金乡冒出了农民自主组建的农产品销售公司3000多家、专业合作社89家,8万多人的农副产品购销大军常年活跃在国内外市场;迅速崛起的贮藏、包装、运输、通讯和餐饮服务业,带动了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每年大蒜种植、收获、销售季节,外来务工人员多达2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闲散资金投向了农副产品贮藏加工企业,以大蒜、蔬菜、棉花、木材为主的农副产品贮藏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多家,仅从事大蒜深加工的企业就有200多家,其中龙头企业集团12家,销售收入达23.1亿元,所产蒜晶、蒜茸及药用、化工类原料,远销海内外——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在这个产业链中,高新技术企业是必不可少的!”县长李明晨如是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