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茂腔高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01
第8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茂腔高密
魏修良
  茂腔在高密,以前被称作“拴老婆橛子戏”,女人们只要闻到茂腔“味”,就饭也不做了,活也不干了,老婆抱上孩子,姑娘提上小板凳马扎子,一溜小跑就窜到村里的场院里。那里已搭上土台子,围起了戏帘子,急急风的锣鼓正在叫场子,老爷们小伙子自然想找个好位置,你挤我推,维持秩序的挥舞起大杆子。戏开场了,台上台下是一样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随着演员的唱念做打全都倾注到了观众的心底。哭啊笑啊骂啊全都跟着剧情走,那份投入那份痴情那份热闹,至今让人不能忘怀。
  茂腔源于民间小调,最早称“本肘鼓”,由民间艺人分散演出,后与外来之“海冒子”融合,形成尾音翻高八度即“打冒”的唱法,称为“冒肘鼓”,逐步形成个体戏班,又受京剧影响,加入了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改称“茂腔”。解放后,政府部门将民间戏班组织起来,予以扶持,使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胶东一带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剧种,部分老艺人曾到北京怀仁堂演过折子戏。有一年,高密腔剧团还应邀晋京在吉祥戏院和总后勤部礼堂连演了七场反映计划生育的现代戏《盼儿记》,受到文化部领导以及北京戏曲界的专家、新闻单位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我作为参与本剧创作并到北京打前站的工作人员,耳闻目睹了小小的庄户戏登上首都大雅之堂的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从中也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剧种不在大小,剧团不在大小,关键是要有好戏好演员,要走到群众中间去,唱到人们心中去,剧团才有发展才有知名度。
  茂腔在高密,如今也与时俱进,更加繁荣。专业剧团年演百场,农闲时节,应接不暇。这不,羊年春节刚过,便被黄岛人请了去,连演数十场。在高密农村,一个个业余茂腔剧团、茂腔演出队,也纷纷走村串乡,给乡亲们送上新春的祝福,送上奔小康的祝愿。有些团、队还唱进了市区,充分展示富起来的农民的时代风采和崭新风貌。
  如今,电视的普及,尽管让老百姓领略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可家乡的茂腔在他们心里永远是一朵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