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抗击非典 我们决不懈怠——郑州人民预防非典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06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抗击非典 我们决不懈怠
——郑州人民预防非典纪实
本报记者 刘工践
  嵩山脚下,黄河拍岸。记者4月25日至27日来到郑州。
  面对肆虐的非典袭击,这块热土正进行着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600多万英雄的郑州人民,用高昂旋律奏响了一曲21世纪黄河儿女正气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口稠密、商旅交汇。郑州是京广与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处,京珠高速、107国道、310国道必经之地,又有国际级航运大空港。每天经流旅客100多万人,传染、交叉感染机会多。然而,截至记者采访时,郑州尚未发现一例非典病例。
  今年2月11日,得知广东发现非典后,市卫生局2月12日就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市政府投入40万元,用于防御非典。记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又称传染病院)。院长熊飞升说,这是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我们2月12日就对全院职工进行防治非典业务培训,已达318人次。
  “我们把最好的病房留给非典病人。”院长说,“这是刚刚装修好的一栋病房楼,又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记者看到,这是一栋外墙镶嵌崭新瓷砖的五层楼房。走进楼,这里间间病房,窗明几净。张张病床,铺的是崭新被褥。记者采访时,这里有100张病床,经过对住院患者认真排查,目前只有一位疑似非典病人留住。
  预字当头,才使郑州的黄河儿女直面非典,从容应对。
  众志成城,打一场人民战争
  记者走学校、到医院、看农村、跑企业,欣喜地看到:郑州人民众志成城,一场围歼非典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
  老鸦陈村,是郑州市的闻名大村。整个村的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都有预防非典的宣传。大街小巷、屋里屋外、床上床下,每天挨家挨户、一天两次消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彦召告诉记者:“我们新买了20辆农用汽车,19个组每个组抽调十几个人,装上消毒罐给全村2000多户村民消毒,就是为了人民的健康。”
  在二七区的陇西小学,区政府教育局、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把保证孩子和教师的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每日学校师生健康报告制度及应急机制。孙校长说:“学校从宣传入手,编成警语和儿歌贴在墙上,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都懂,还要回家宣传。”班主任给孩子每日两检:晨检、午检,一看二问三摸,给孩子试体温。下午4
  点多,记者走到教室前,问一个戴红领巾的女孩:“怎样预防非典?”她腼腆地说:“常洗手,常通风,发烧时要检查。”她原来是一年级三班的,叫谢文惠。在一年级四班的教室里,有两个30岁左右的女同志正打扫卫生,一问,一位是老师,另一位是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教师和家长联手共同抗御非典。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在围歼病魔的日日夜夜,为了生命的尊严,为了大局,为了他人,闪烁出的奉献精神到处可见。
  在第六医院,记者见到了护理部主任杨西柳。4月12日,医院接到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人(目前已排除)时,他就挺身而出:“我在传染病院工作30年,有经验,我上。”由于长时间穿隔离服,加上劳累,身上出现带状疱疹,浑身疼痛。当听说市局重新调整隔离病房时,他拔下给自己输液的针头,护理人员含着热泪劝阻,他说:“在挽救人命的大事面前,我不能躺下。”就又到一线继续指挥战斗。4月19日,奉命接收成都到北京8次特快18名需要隔离的旅客,有的不理解,摔体温计,踢门砸门,杨主任耐心说服。在旅客中有个出生仅40天的婴儿,他专门为婴儿买来奶粉。把危险和羞辱留给自己,把福祉和温馨带给别人,这就是我国当代白衣战士的情怀。
  各界纷纷献爱心。郑州中亨集团董事长翟金城在非典入侵后,想方设法想把下属企业生产的200台泰润牌臭氧消毒灭菌机捐赠给一线的医院和学校。
  采访结束前,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郑州市市长王文超对记者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抓紧工作,但还有很大差距。路还远,我们决不懈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