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为了让百姓吃得放心——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10
第16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执法检查

为了让百姓吃得放心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纪实
余桃仙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今年,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中,首次向市民公布执法检查组举报电话,常委会领导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制假窝点明察暗访,执法检查不打招呼,对群众举报件件查处督办落实,在执法检查工作如何取得实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检查什么群众拍板
  镜头1:2003年8月2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议室。10位市民群众正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国璋等人直接对话。市民代表踊跃发言,纷纷指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集贸市场环境太差;规范早点摊要疏堵结合……胡国璋副主任边听边记,并当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落实,给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今年7月16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在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发布执法检查公告,请市民对食品卫生问题进行举报。当天,执法检查组的举报电话铃声不断,设在市卫生、质监、工商、商业、城管五个职能部门的举报电话也忙碌起来。市民们纷纷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超市里买的大米发了霉,酸梅汤里发现苍蝇,新鲜米粉吃后上吐下泻……老百姓到哪里去买放心食品?至9月10日,6个举报电话共受理群众举报582件,其中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受理216件。有的市民多次打电话举报,有的直接到检查组举报,还有的主动带领检查组人员到食品制假窝点暗访,为此次执法检查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专门设立执法检查举报电话,执法检查与群众面对面,让老百姓点题,这在我市人大监督史上还是首次。”一位长期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赞叹道。
  明察暗访不走过场
  镜头2:7月24日,一辆红色的士向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后湖乡驶去。车上坐着执法检查组两名工作人员和一位普通市民,这位市民的孩子因吃了小作坊制作的麻辣食品正在住院治疗。此刻,他正带路前往十分隐蔽而密集的不洁食品生产窝点。这次暗访,检查组摸清了附近多处非法生产伪劣食品窝点的布局情况。
  有“火炉”之称的武汉,今年夏天更是持续高温。为了切实掌握食品卫生状况,检查组一边接受市民投诉,分析归类,一边督促市区有关职能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及时回报。同时,执法检查组工作人员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亲自“踩点”,把调查研究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手段。
  检查组工作人员深入早餐摊群、集贸市场、夜市排档、宾馆酒店、超市商场、生产作坊、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等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如通过对边远城区的5个集贸市场的调查,发现食品经营者普遍存在无“两证一照”(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现象;有的宾馆、饭店,在食堂管理、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如某大型酒楼,当场抽查的5种餐具,卫生指标件件不合格;一粮食制品厂,用来制作米粉的大米已是发黄的陈化粮,严重变质。
  积极督办讲求实效
  镜头3:7月29日,烈日炎炎。武昌武太闸铁路边,食品制假窝点。污水横流、苍蝇成堆的私房前,几位中年妇女正用工业色素添加剂制作辣萝卜干。执法检查组会同市工商局武昌分局执法人员,当即将现场的450余公斤萝卜干及生产工具全部予以收缴。随即,又在另一处私房内查获了一对夫妇用自来水和色素兑制成的40余箱“海天酱油”和“水塔陈醋”。
  为使市民投诉的食品卫生事件得到依法处理,执法检查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督办:及时召开市政府有关部门受理市民投诉情况通报会,听取投诉受理和查处情况汇报,要求主管部门做到件件要处理,事事要回告;抓住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经“踩点”核实,直接督促查处。如江岸区后湖乡制作劣质食品小作坊曝光后,区、乡政府在全乡12个村开展了清理整治工作,全乡关闭了180余家非法生产经营单位。一个月后,执法检查组再次来到后湖乡进行突击检查,结果表明,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对市民反映强烈久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请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社区与居民代表座谈,研究解决办法。如长达3年未解决的汉口宝岛公园附近夜市大排档污染扰民问题就此解决。
  当群众得知其举报的问题得到查处后,非常满意,纷纷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执法检查,大大增强了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意识,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及市民的食品卫生意识。
  “这次食品卫生执法检查,人大充分行使了职权,政府动了真格,不法生产经营者受到了震慑,老百姓受益,这样的检查我们打心眼里欢迎。”一位市民对执法检查组人员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