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在完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08
第9版(理论)
专栏: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在完善
茹英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论制度安排还是扩大覆盖面,都应从主要为公有制经济服务扩大到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服务,从主要为正规就业服务扩大到为多样化就业服务,从注重为劳动者所在单位服务扩大到为劳动者个人服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一是完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看,近几年养老保险支付缺口越来越大,2002年缺口已经达500亿,需要财政不断增加投入。必须正确处理保持制度稳定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继续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不仅要坚持个人和企业分担养老保险费用的政策,还要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在养老保险方面的事权和财权,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费用的机制。同时,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和人员流动的要求,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保险制度改革。从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看,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的情况下,要积极将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工纳入改革范围,着力推进以困难人群为重点、保障方式多样化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困难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建立适应灵活多样就业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面对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劳动者身份变动经常化的趋势,建立适合个体私营企业就业者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制定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及时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三是根据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实以及加快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是看其是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经过努力,到2000年底,我国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突破1亿大关,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9400万,形成了三大险种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性转变。从此,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来看待和解决社会保险扩面问题。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看,社会保险的扩面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人群纳入,即现在制度内的城镇职工;第二步是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群纳入,包括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即将农转非的居民、乡镇企业及各类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职工;第三步是将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纳入。目前,我们正处在走完第一步、开始第二步的阶段。完成第二步工作目标,应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为顺利实现第三步工作目标,应先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探索,待条件成熟时再将这部分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既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本身发展的要求。“不管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障接着算”,是对这种必然要求的通俗表达。现在已经实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迈出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全面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