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战胜非典,我们充满自信”——吉林大学防治非典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08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战胜非典,我们充满自信”
——吉林大学防治非典见闻
本报记者 张玉来
  最近几天,记者到我国规模最大、拥有5.7万学生的吉林大学采访。在教学楼、在学生宿舍、在食堂、在操场,发现吉大学子们思想稳定,心态平稳,教学秩序井然,课余生活活跃。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感到很安全”。同学们反映:“学校对防治非典非常重视,采取的措施很周到也很有力,我们对防治非典、战胜非典很有信心!”
  筑起四道防线
  记者来前卫南校区采访时,被保安迎面拦住。记者出示记者证,也未获准。保安说,根据学校保卫处指令,从23日起,所有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必须登记,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车辆进入必须经保卫处批准。“校内车必须要有校保卫处发的通行证。我们认证不认人。”
  校保卫处长律德华说,吉林大学学生密集,人员流动量大,发生非典传播的危险性也较大。疫情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建立来客登记和车辆管制制度,是学校为切断非典疫情传入校园而采取的果断措施。
  记者在四个校区发现,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学生宿舍,学生出入都要出示学生证。以往宿舍门卫都是坐在收发室里,现在是站在门厅里,或是站在门外,仔细地查验学生证件。
  记者来到学校友谊会馆。以往此时一楼餐厅正是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时候,可此时却静悄悄的,空无一人。校外事服务中心主任阎国生说,为防止非典疫情传播,全校5个涉外宾馆和3个非涉外宾馆自15日起就不对外营业了。校内人员到涉外宾馆就餐需经中心批准。
  第四道防线是一道“看不见的防线”。校党委副书记韩晓峰说,学校人员流动量大,几乎每天都有数十人,多时上百人从外地实习、出差、调研、找工作回来,其中多数是从疫区返校。对于这些人员,全部由保卫处、学生处配合医管处进行地毯式登记、体检、留验、排查,将其送到安全而舒适的观察站,确认其未感染非典。
  校领导在学生食堂就餐
  记者来到几个学生食堂,看到还未到就餐时间,同学们就络绎不绝地前来就餐了。几名同学说:“来晚了,人太多,找不到座位。”
  各个学生食堂,午餐和晚餐都备好了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中药汤剂,供同学们服用。
  “食堂安全吗?”记者问。
  “我每天都到食堂来就餐,很放心。”文学院新闻系2001级姜垌羽同学说,食堂每天都对餐具、炊具和室内消毒,蔬菜是定点采购的,比自己家里还卫生。外语学院的曲东生说,以前他和几位同学常常到外面小饭馆就餐,现在不去了,“相比之下,还是学校食堂安全。”
  食堂管理员告诉记者,为增强同学们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食堂在饮食上动了不少脑筋,增加了不少花色品种。
  记者在前卫南校区理科食堂见到校党委副书记王守实和校宣传部的同志都在这里就餐。王守实说,校党委已做出决定,校院(系)两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中午都要到学生食堂就餐。“这是在防治非典战役中,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与同学共同就餐,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到同学们的心声、要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抓落实查漏洞
  自4月18日以来,学校防治与控制非典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和校长吴博达,5位任副组长的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各自多次带领相关人员深入院系和部门明察暗访,检查学校提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学校的两个督导组也多次下去督导。
  自23日以来,张文显每天都深入基层检查。他白天工作繁忙,都是在晚上检查。23日晚从7时开始,一直查到11时,检察了四个校区,每到一个校区都到教学楼与同学们交谈,还到11个寝室看望同学们,检查通风、消毒、门卫登记等各种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边检查,边查找漏洞,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了措施。
  张文显表示,学校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力的,是到位的,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虽然在全校同学中还未发现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但决不能有一丝麻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