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战胜“恐非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08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战胜“恐非症”
刘海明
  北京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相远指出,由于缺乏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当前有些人的恐惧心理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恐非症”比SARS病毒传播得更快、更广泛。他举例说,在公共场所,一声干咳都可能引起骚动。恐惧也影响公众个人的免疫能力,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他希望媒体有针对性地宣传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恐非症”产生的原因非常简单,它源于人类对非典知识的无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是盲点多,就越是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当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缺乏认识的时候,人们还停留在必然王国,但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随着人们对规律性的认识,人们最终能够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恐非症”患者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盲目。这些人往往以悲观加自卑的心态看待非典,对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都抱着极不信任的态度,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人是纯而又纯的非非典疑似病人,别人都可能干扰他的“人身安全”。笔者身边就不乏其人,结果闹得大家极不愉快。这一切,罪魁祸首无疑是“恐非症”。如果不克服“恐非症”,则危害多矣。
  对个人来说,恐惧心理就像阴天时笼罩在天空的一张黑色的幕布,越发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既然惶惶不可终日,所有的乐趣,全被“恐非症”给吞噬了,哪还谈得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恐非症”患者多了,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一个社会,如果整天被某种恐惧心理所控制,后果相当可怕。现在,不少地方的人们不敢上街买菜,不敢轻易出门。这样一来,势必对社会的正常运转造成重大影响。久而久之,只能产生更不安全的现象。近日,一些地方发生有些人利用非典恐吓、造谣甚至敲诈的事情,需要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由此不难看出,尽快战胜“恐非症”是多么迫切。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同样道理,战胜非典,关键还得依靠医学科学对非典的透彻认识,进而让“恐非症”患者看清非典的庐山真面目。惟如此,才有望逐渐消除“恐非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