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那一片白杨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08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

那一片白杨树
李四平
  北风转成了南风,变得柔和、变得温煦的时候,黎阳高中校园里的两千棵白杨树,就成了豫东平原上一片格外引人注目的风景。
  在河南省民权县的许多人心里,那片在沙土地上挺拔生长着的白杨树,正在不断昭示着一种崭新的希望。在他们心里,早上从那片白杨里传来的琅琅书声,仿佛是人间最为美妙的声音,是饱含春意的旋律,令他们倾心;夜晚的时候,他们常常注视那片白杨中的四层高楼,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会消释他们劳作一天的疲劳,给他们的心中注入暖意、带来慰藉……
  1999年春天,原在北京九中教书四十多年,本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民权籍老教师丁传陶,经不住乡亲们的恳劝,也放不下家乡的教育,怀着浓浓乡情,邀请几位北京同行,揣着他们东奔西走筹措的钱款,来到民权这个贫困县,与当地的朋友们,在这片沙荒盐碱地上兴建校舍。当“黎阳高中”在豫东平原上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更强烈的愿望:在这块养育过大哲学家庄周、文学家江淹,曾经拥有过“黎阳书院”的土地上,黎阳高中将努力为那些家道艰难者创造条件,给面临辍学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重新拥有学习的机会,重新树立起人生的信心。
  伴随着黎阳高中的悄然诞生,校园里,种下了一行行平凡而挺拔的白杨树,也走进了一个个质朴而勤奋的高中学生。白杨树因为有了扎根的土地,才有了在春风里萌发新芽的可能。于是,他们在夏日的阳光中洒下属于自己的绿荫,在秋天的清风里吟唱充满激情的欢歌。在面积达五十四亩的黎阳高中校园里,每一棵白杨树,都以自己新的生命历程,见证了这里每一天的变化,记录同学们的进步,也感受了许许多多难以言说的情谊。
  那些已经从讲台上退下来的老教师们,放弃安享晚年生活的轻闲,在这里重新燃烧自我,为同学们点燃人生新的希望,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前程;来自北京文化界人士的关爱,不仅让那些受助者得以安心学业,还使更多年轻的心感觉到了被关心的温暖,获得了倾心课业、努力求知的动力。正是这样,校园里才没有了喧嚣的浮躁气,没有了汹汹的时髦风,同学们坦然地过着朴素而紧张的生活,在每一个黎明的曙色里,在清亮的鸡鸣声中,他们都早早地走出宿舍,在宽阔的操场上、在笔直的白杨树下,用心地翻开每一个全新而充实的日子。学生们的刻苦自强,让老师们深深感动,也使他们变得更加精神焕发。置身这样的情境当中,老师们心里不单单有了欣慰,而且有了新的生命激情。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心与心的全面沟通,成为这个朴朴实实校园里最动人的亮色。
  时光匆匆,最初在校园里种下的白杨树,已经扎下了深根,树干粗壮,枝叶繁茂,逐年新种的小苗也在茁壮成长。同样,黎阳高中的第一批一百三十五名学生已经完成学业,在2002年的高考中,有一百三十三人的成绩达到大、中专及高职学校的录取线,有的甚至进入了重点大学。那些原本面临失学的农家子弟,就像校园中的白杨树一样,在这里有了一片重新扎根、生长的土地,他们才能够获得知识的滋养,得到不断的进步,从而拥有更宽广的世界,进而使个人命运得到改变。
  校园里的白杨树,在春天的阳光下轻轻摇动,枝上的新叶洋溢着生机。在春潮涌动般的读书声中,每一棵白杨树都那样挺拔向上,展示着一种自有的生命景观,并尽情舒展出一种走过了冬季的从容和自信。
  (作者单位:首钢电视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