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我国加入WTO已有两年,随着过渡期时间的减少,国内履行承诺的压力在增大——正视WTO后过渡期的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11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我国加入WTO已有两年,随着过渡期时间的减少,国内履行承诺的压力在增大——
正视WTO后过渡期的挑战
龚雯
  到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已两周年。两年间,我国全面履行承诺,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大幅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和外商对华投资限制,修订大批法律法规等等。从总体看,国民经济运行持续良好,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经受住了WTO的“初试”,原先预期的一些“狼来了”现象并未对国内产业造成大的冲击,这说明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有力的。
  然而,必须看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国内履行承诺的压力在增大,关税的下降、市场的开放,使中外产品的竞争愈益激烈。拿农产品来讲,两年来加入WTO对农业造成的冲击并不明显,而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供求变化以及我国相关政策的调整,具有不可持续性。根据承诺,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最终关税的最迟实施期限都在2004年,也就是说,明年是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分界线,后果如何尚难预料;另外,像粮棉油等几种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商品的配额饱和率目前还较低,如果配额内进口饱和率提高或配额管理过渡期结束,进口农产品对国内生产的替代效应可能会充分表现。又如制造业,国内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准,难以与国外产品抗争。同时,我国制造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屡为国外厂商利用,导致成本上升。还有,由于出口连续走高,引发其他WTO成员与我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国外越来越多地利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一保”)对我国出口设限,这是国内出口产品将在后过渡期承受的主要风险,加上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质量、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壁垒,给我贸易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和可变性。
  应对和化解WTO后过渡期的市场冲击,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也是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一项艰巨工程。应对得好,化解得快,我们就能从变化之中找到机遇,在冲击面前掌握主动。现在,过渡期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作为WTO的一员,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迎浪而上,对今后一段时期可能遇到的冲击和风险有清醒认识,对更大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有足够估计,强化应变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首先应加强对4个所谓“不利”条款(即特殊保障条款、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限制措施和过渡性审议机制)的应对,尽快建立一套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并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量、服务贸易开放以及“两反一保”等重点领域,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应对市场冲击的有效性,比如,建立健全国内市场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按照WTO规则构建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加速制定和完善技术贸易标准与市场准入标准,运用WTO允许的公平贸易手段,合理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要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充分发挥我国优势相结合,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坚持利用外资和大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使我们在后过渡期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