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支农贷款要讲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2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金海观潮

支农贷款要讲效益
赵万宏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工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强贷款管理,严格控制和防范风险。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信贷工作,深感央行明确提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问题大有必要。
  在笔者的印象中,农村信用社支农从来都是不太敢讲效益的,而是一直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支农贷款常常是有求必应普降细雨。结果,有限的信贷资金撒了“胡椒面”,而高效益品种和项目急需的资金却难以得到满足,社会效益并不理想;同时,迫于“政治任务”的巨大压力,农村信用社深怕担上“惜贷、惧贷、嫌贫爱富、官商作风、厌农思想”等恶名,发放贷款时只好放宽条件,以致大量贷款沉淀、死滞,严重削弱了支农实力和发展后劲。
  其实,强调支农,并不等于提倡亏损经营。农村信用社追求良好的经营效益与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反而可以相互促进。只要认真坚持信贷政策和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原则发放贷款,就可以减少信贷资金被低效、无效占用的现象,腾出资金支持优质品种和项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反之,如果不顾贷款对象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强令农村信用社向其盲目发放贷款,则无异于竭泽而渔,最终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
  我们不赞成狭隘、片面的“惜贷”,更反对无原则的“滥贷”。支农贷款理当成为“三农”发展的“助推器”,绝对不应是有去无回的“无偿援助”。“三农”与农村信用社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协作关系,为应对我国加入WTO
  后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早做准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支农要讲效益”的新理念,真正做到一切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增强“三农”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部署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时强调“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表明处理好支农与兴社的关系、实现社农双赢问题,已经引起货币信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应大胆迈出追求高效益的实质性步伐,实现经营效益的稳步增长,不断增强支农实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强劲而持久的信贷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