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让村民喝上洁净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2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黑龙江:让村民喝上洁净水
龙水
  编者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与全面小康目标的差距,不仅差在物质上,也差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上。新时代的农民,不仅兜里要有钱,还要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健康的保障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今天,本版推出一组典型报道,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和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有了这么好的水,得想法多活几年,不然白瞎了这水了。”改水了,黑龙江省尚志市长寿乡永庆村几位老人太激动了。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重点省份之一。由于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加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到1999年底,全省仍有10240个村屯、533万人存在饮水困难。其中水源性饮水困难村屯6010个、313万人;水质性饮水困难村屯4230个、220万人。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把握国债投资机遇,加快实施农村饮水解困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2002年底,全省已完成找井2881眼,占总计划的91%,已有139.81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占计划总需解困人数的92.1%。其中有761个村屯、45.09万人喝上了自来水,占已解困人口的约32%。
  饮水工程建成后,群众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增加生产上。齐齐哈尔、绥化等市的许多地方,由于水源有了保证,纷纷围井建成了经济区,围井养牛、养羊、建苗圃、手工作坊和小型加工厂等,养殖业和庭院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同时,群众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许多地方建成了自来水工程,一些村民在家中安上了淋浴器和浴盆,购置了洗衣机。群众说,如今咱农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克东县民富村过去群众吃水靠土井,水质极差,村民大多患有克山病、肠炎,因水差而搬走。2001年,省水利厅投资30万元为这个村新打了一眼深336米的机井,饮水条件改善了,搬走的群众又陆续搬了回来。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在增加供水量的同时,也杜绝了水源污染,从而大大减少了群众疾病的发生。氟中毒、甲状腺肿等地方疾病,因水质改善,消除了病源条件而得到控制。“三肇(肇东、肇源、肇州)加安达,一口大黄牙(氟斑牙)”的境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哈尔滨市估算,全市每年每人可减少医疗费10元,全市每年可减少医疗、保健费用184.68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